第37章 玄武堂(第2/3页)

姜恒一怔,继而明白到,太子灵果然是有条件的,安顿百姓,充军徭役,虽说为郑国增添了人口,但朝廷的肉食者们根本不在乎。老百姓就像田里的麦子,时候到了自然会长出来,割不完,也烧不尽,区区几场战争算得上什么?

太子灵接受姜恒的建议,同样顶着极大的压力,他一定也有条件,现在,这个条件来了。

“何事?”姜恒潇洒一笑道,“请但言不妨。”

太子灵想了想,叹了口气,姜恒便看出来了,索性道:“殿下自己也没想好?”

太子灵欣然道:“不错,正是如此,待我再想想罢。”

姜恒说:“我欠您一个情,等您吩咐罢了。”

此刻,一名武将进了殿内,朝太子灵稍一行礼,目光却落在了姜恒身上。

“这位是龙于大将军,”太子灵转过话头,朝姜恒介绍道,“我郑国上将军。”

姜恒入座,稍稍躬身。龙于道:“越人龙氏。小朋友来自何方?”

姜恒一笑,答道:“我是江州人。”

龙于看着姜恒身畔所佩的卷剑,打趣道:“哦?所以郢王找了几十年的绕指柔,就在自己国都里么?想来郢王如此醉心于搜集神兵利器,若知道在你身上,一定不会让你带到北边来。”

姜恒:“!!!”

龙于没有再多嘴,点出神兵来历后,便只淡淡一笑。

早在海阁时,姜恒便大致知道,一路上又陆陆续续听闻了不少——郑国朝廷,如今以未来的帝君太子灵为首,颓老的郑王,在五年前已近乎不问政事。如今朝中军权,掌握在上将军龙于手中。相权,则由封晗把持。

最庆幸的是,将、相二人,都真心诚意地拥戴太子灵,在这点上,朝廷不会有党争的危险,这也是姜恒选择太子灵的原因之一,毕竟经年累月的内耗,对一个国家而言就像毒瘤,顷刻间就会拖垮国力。

“小先生愿意在济州盘桓一段时日么?”太子灵漫不经心问道。

“看情况罢。”姜恒也随意笑答道,“殿下这里人才济济一堂,章、封、龙、田四家,坐满了青年才俊,又有吴越等地异士,在下就怕帮不上什么忙。”

太子灵笑道:“小先生说笑话了,人才永远不嫌多。”

姜恒谦虚地说:“晚辈只有一个好处,年轻,年轻人比不上老人,却也精神些,帮着干点力气活,总是可以的。”

郑国朝野派系,大多以朝中根深蒂固的士大夫为基础,朝野中满是老人,而众多老者,又与洛阳日暮西山的光景截然不同。

他们野心勃勃,把持朝政,一言不合便称病罢朝。郑王四十年前夺位成功,在座的老者们,俱是当初扶持新王上位的大功臣,就怕太子灵谁也管不住。

就连他身边的贵族子弟,亦是封家、田家等士族遴选入朝的年轻人。太子灵就连开城收留难民一事,俱难以推动,一旦硬下心肠,强行推进,便将遭到朝廷群臣的围攻。

幸亏他还是竭力平衡了朝野的局势,小心翼翼,推动着郑国国力的崛起。

太子灵接手朝政后,计划通过充足的时间,来慢慢削弱士大夫们的权力,把他们一个个换下去。

于是他需要新鲜的血液,而面前不请自来的这人,仿佛比他更了解郑国。

这是令太子灵极为诧异的一点,就像天底下凭空出现了一名谋士,且目的相当明确——他确实是为了自己而来的,显然来之前,还做足了功课。

离开姜恒落脚之处,太子灵与龙于在寝殿内面对彼此。

“他的剑上,有一个铭文,来自沧山玄武堂。”

武将龙于站在投入日光的窗格前,望向郑宫外晦暗的天光。

“第一眼看见他时,”太子灵喃喃道,“看那神态极似刺客,说不出来为什么,我总觉得,该当是这个人了,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他应当是鬼师偃的徒弟。”龙于转头,朝太子灵说,“若学到鬼先生的功夫,确实非常合适。”

“谁?”太子灵显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龙于又说:“十七年前,我在越地机缘巧合,见过鬼先生一面,蒙他指点三招。此生武艺,俱因此而来。”

太子灵眼中现出诧异神色,抬眼看着龙于。龙于思考良久,而后道:“不知道殿下是否听说过沧山与海阁。”

“没有。”太子灵干脆利落地答道。

“殿下可还记得公子州?”龙于又说,“他就是鬼先生的弃徒。”

太子灵想起了那蒙面客。

“自当记得,”太子灵说,“五年前,洛阳城外,前来行刺我的杀手。那天我便说,如果这杀手在我麾下,此计又何愁不售?”

龙于说:“公子州虽然技艺高超,却不合适。让他去扮,也扮不像,何况年纪也大,汁琮不会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