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光

军报快马加鞭送抵京城时,文英殿里的气氛很是沉闷。

两军交战有些时日了,蜀地好几次想打出来,都被肃宁伯手下的兵士给拦住了。

可朝廷发起的攻势,也都被反军挡下,来来回回的,愣是无法撕开一条口子。

蜀地的抵抗,比南陵举反旗的时候坚决多了,他们是真的想入主中原,而不是偏安一隅。

这给朝廷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中原前线城池村镇的百姓怕被卷入战火,朝廷官员眼下还能应对,可若是战事没有进展,迟早会成为流民。

今儿早上送来的折子上,报着又一次进攻挫败。

圣上在大朝会上发了好大一通脾气,一众官员没有哪个应声的。

当然,骂的是乔靖,是蜀地上下官员、士族,他不至于去骂领兵的肃宁伯,就连御史、言官,再不通军务,这会儿也不会骂领兵的大将。

文英殿里更是如此,这一仗有多难打,所有人都知道。

现如今还没有叫蜀地占了大便宜,肃宁伯和将士们已经尽力了。

可大伙儿都担心,战局瞬息万变,今儿抗住了,明儿呢?

直至又一份军报送达。

孙祈先接了看了,眉宇间的郁气霎时间一扫而空,眼睛亮了起来,连道了三声“好”!

众人一听,忙问:“大殿下,是什么好事?”

孙祈大笑:“梁肃领战船夜袭夷陵,被程三一箭射穿咽喉毙命,敌军慌乱败退,留下一江的破船死兵。”

话音一落,文英殿里一片哗然。

那梁肃是谁,是乔靖手下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蜀地除了与一部分苗人起过纷争,早些年的战事真不多,兵士们不缺操练,但真刀真枪的生死战场,他们的经验远不及北境历年厮杀活下来的兵。

梁肃却是真正打过硬仗的,也在平海关水军中磨砺了数年,论水军指挥,他能耐大着呢。

这样的一个人,领兵顺水而下,没有一口气咬下夷陵,反而被射杀在船上。

朝廷上下憋了一个月的气,一下子就顺了。

蜀地死了个能打水仗的大将,匆忙逃离时损失了大量战船和水军,乔靖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且看看他近些日子还敢不敢在打水战!

叫大伙儿提心吊胆了那么久的两湖,能撑住了,比什么都重要!

一时间,所有人你一言我一言的,热闹极了。

蒋慕渊也露了笑容,从孙祈手中拿过折子,认真看了一遍。

夜袭、塔楼、江中,一个个词语映入眼帘。

蒋慕渊知道,程晋之的长项不在射术,近身搏杀他不虚谁,拉弓射箭却不中红心,尤其是距离远了,风向风速影响下,能把肃宁伯气得把长弓揍他。

可就算如此,程晋之的这一箭,还是借着风,迎着大雨后的那一抹光,直直射在了敌将的咽喉上。

有一些人,是注定要在一场战事中留下名字的。

哪怕时间变了,地点变了,战局变了,也改变不了那一瞬间的光。

前世的程晋之,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一战成名,现在的他,马背换作塔楼,长刀成了弓箭,他依旧立下赫赫战功。

折子送进了御书房,圣上一展愁眉,脸上全是笑容:“赏!重重的赏!”

赏赐送入肃宁伯府,林琬与家里人一道谢了恩。

她知道,这些东西鼓舞不到前线的战士们,也平复不了家眷们对亲人的担心,这些其实是安百姓们的心的。

让满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前头打了胜仗。

可她还是会高兴的,知他奋勇,知他强劲,知他一腔热血毫不畏惧,她与有荣焉。

她出了一趟门,坐在素香楼上的雅间里,听底下的酒客们翻着花样地夸赞程晋之。

林琬想,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顾云锦告诉她的话,什么是一个将门人深入骨子里的自豪感——他的荣耀与我同在,他热烈的心跳里有我。

这么好的少年郎,她怎么会不喜欢呢?

许是这一仗太振奋士气了,肃宁伯亲自领兵,一路奋战,大军直杀到了霞关下,虽然最后没有打下有“金汤之固”称号的霞关,但也是在乔靖脑袋上狠狠捶了一棒子。

朝堂上,不少人都说,只要能吞下霞关,一鼓作气冲入蜀地就不在话下。

蒋慕渊却没有那么乐观,他经历过前世的蜀地战事,乔靖撑了五年,其中还有一阵子把朝廷打得节节败退,如今的蜀地还有余力与朝廷争胜负。

文英殿里,他从早到晚商议如何调兵、如何补给,打仗从不是简单的兵力比较,军需补给是重中之重。

回了国公府,他的精力全在顾云锦身上。

再有一月左右,顾云锦就该临盆了,蒋慕渊头一回当爹,事事谨慎,明明一屋子有经验有本事的嬷嬷,他一个新手爹爹,连肚子正不正都要在一旁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