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页)

“当年建房子时分了几组,每组至少七十人,下官带人跑了二十来家,说辞都大同小异,”顾宸舟叹道,“一来时间过去太久,二来当时又乱又急,还真没人能记住多少。”

那个时候局势还不算特别稳定,偶尔仍会有外部余孽过来骚扰,所以大家都是玩儿命一样的加快进度,昼夜不歇,实在没有余力关心周围发生了什么事。

剩下的虽然还有衙役继续跑着,但估计结果也不会有太大差异。

他担心庞牧这边急着要结果,就先回来报告一声。

“邻里关系打听过了吗?”庞牧问道。

“问过了,”跟着跑了一趟的宋亮道,“那房子的主人与王春花相识却不相熟,不过平日见面打声招呼的程度,所以对王春花为何会死在自家墙壁内十分不解。”

“葛大壮家和王春花的尸体隔着五家,步行也走不了多久,但若想人不知鬼不觉的将人杀死后藏在墙壁内封好,也不是容易的事。”

“下官觉得凶手应该就是当年曾参与过盖房子的人,”顾宸舟道,“一来有力气,二来时间和机会也比较充足,所以也嘱咐人多加留心。”

纵使王春花身材矮小,可毕竟是个成年人,想要完成将她封存在墙壁内的流程,无疑对凶手的力量要求很高。

宋亮继续道:“王春花住过的那条街上十几户人家也都问过了,基本上大家都有过摩擦,就连那几户大禄百姓也暗示她对儿媳妇和孙女过于刻薄,可也不过如此罢了。若仅仅因为这点小摩擦就杀人,实在犯不上。”

祝萧绿适时开口道:“如此看来,似乎并不像是有预谋的。”

“首先家人作案的嫌疑不能排除,如果不是的话,”晏骄和庞牧也比较倾向于这一种,“那么一时冲动或过失杀人的可能性确实更大。”

“镇远府的百姓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惜命,如果仅仅是这种程度的矛盾就杀人?实在说不通。”

“而王春花性格偏执,很有可能是当日因某件琐事与人起了争执,对方一时激动将人杀死并掩埋。”

也不知顾宸舟想到什么,沉默许久才道:“如此一来,就更难查了。”

若是情杀、仇杀等有规律的案件反而好些,至少有迹可循,但偏偏是这种失手杀人:谁都有可能!

他忽然拍了拍大腿,长长的叹了口气,自责道:“是我的错。”

“若非我当年执意叫他们杂居,或许矛盾本不至于如此激化。”

“我只想着如何教大家尽快共处,却忘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坦然接受,”他苦笑一声,“此事本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是我心急了,也是我大意了。”

“大人何出此言!”祝萧绿急道,“若当年果然依照百姓们的性子聚族而居,只怕如今的镇远府依旧是泾渭分明的几个部族,矛盾依旧尖锐,恐怕连和平共处都做不到,又哪里会有今日的蒸蒸日上?”

顾宸舟没做声,显然有些钻牛角尖了。

他本爱民如子,一心一意替百姓着想,可如今却突然意识到一个百姓的死是自己的政策间接造成的,怎能不叫他心中难受!

“顾大人,”庞牧忽出言道,“镇远府地处大禄,可时至今日依旧源源不断的有各部、各国百姓闻风来投,敢问为何?”

顾宸舟愣了下,“自然是我朝胸怀宽广”

话没说完,他就已经明白了庞牧的意思,不由有些感动。

庞牧微笑点头,“正是如此,不管哪国百姓,归根结底就是想过好日子罢了,谁能给他们一条活路,谁就是他们的天。”

“若当日顾大人只顺着百姓们的意思来,便如祝大人所言,如今的镇远府也不过林立的小朝廷罢了,何谈钢板一块?”

“你若不展现亲如一家的诚意,叫外族百姓看到活路,他们进退无望,终日惴惴不安,始终都是隐患,镇远府必将永无宁日。”

晏骄也道:“顾大人,没有什么事会是完美的,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别让一点小失败蒙蔽了眼睛。”

祝萧绿亦是附和。

良久,顾宸舟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来。

他起身朝庞牧拜了几拜,整个人好似释然了许多,却还是坚定道:“既然出了这一遭,就表明还是有问题,下官决不可置之不理。”

他想了下,“这么着吧,索性就借着这次重建的机会,广集民意,若是有人如当年的王春花一般无法适应当下住所的,就报上来,由官府适当调整,以免再生灾祸。”

如今的镇远府早已非昨日只简陋城池,谁和谁住在一起再也无法影响大局了。

庞牧笑笑,“顾大人乃本地知府,自然就依顾大人的意思来。”

稍后,顾宸舟果然去拟了一份告示,而晏骄和庞牧那边也叫人继续按照家属报复和邻居激情杀人两条线暗中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