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2/2页)

杨七郎时任虎贲中郎将,执掌部分禁军——杨氏一族虽因血缘关系受褚相重用,但那个老人毕竟不能完全信任他们,未曾将全部的禁军都交给杨氏。以杨七郎手里的那点兵力,什么事也做不成,但那几百名虎贲郎,也总比没有的要好。按照她的吩咐,杨七郎趁着褚相体力渐衰,精力不济之时,暗中以大批财物私贿虎贲郎,逐渐将这支最靠近天子的军队,变成了他的雇军。

但在常昀那边的行动却不是那样顺利。

常昀这人的想法,一向令人难以捉摸。再加上这些年来他的性情越发喜怒不定,叫人畏惧,待在太和殿的宦官都害怕他,反倒不敢搬弄是非。

于是接下来新阳又借着杨氏的人手,安排了几场针对常昀的刺杀。

每一次刺杀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每一次都留下了若隐若现的证据指向褚相。

奈何常昀依然不为所动,让人猜不出他对褚淮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杨氏可供驱使的人还很多,不如我们再刺杀陛下几次?”杨七郎提议。

“不可。”新阳毫不犹豫否决,“言多必有失,行动多了,留下的破绽也一定会多,夫君切记谨慎。”

新阳在隐忍与慎重这点与她的父亲成帝极其相似,为了不惹来褚家人的怀疑,这些年来她都尽可能的将自己藏在了角落里。

自宣朝开国以来,做公主的无论是皇帝的女儿、姊妹还是姑母,大多都是骄矜奢靡之辈,而新阳和她们都不一样,她不与贵胄比富,不同贵妇人争艳,不蓄面首、不着华服,低调到让人几乎都想不起来这洛阳还有新阳公主这号人。

想不起她才好,这样她才有机会去做自己的事。

借着常昀几次被刺杀的由头,新阳暗中指使官僚提议扩充禁军数目。

但是褚相并没有将这一部分禁军交到杨七郎手上。褚党从来不缺人才,他将禁军军权剖分为好几个部分,分别授予自己所器重的年轻人。

杨七郎气结,新阳在这时提议道:“夫君不妨以退为进?”

“怎么个以退为进?”

“我们再刺杀陛下一次。”新阳说:“之前那几次刺杀,为了担心将夫君你牵扯其中,规模安排得都不算大。不如我们就来一次狠的——夫君故意放几个刺客进入宫闱,潜入陛下身边。但是又别让他们真的杀了陛下。那几人最好是肯为杨氏效死的忠贞之士,我也不要求他们刻意去留什么证据,他们刺杀不成后,就需即刻自杀。”

“我刻意放人进宫,陛下难道不会怀疑到我身上么?”

“当然会。但是夫君,你可相国的侄孙,他的心腹。”

“你这是要我赔上身家去嫁祸相国?”

“不,是以退为进。”新阳说:“你是相国的孙辈,在陛下眼里,刺杀之事是相国指使你而为之;在相国眼中,则是陛下想要对付他,故而借遇刺而兴风作浪。无论如何,你都只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但是,你又是一个地位关键的牺牲品。”新阳继续道:“褚党发展多年,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片。你的获罪,将会使多少人心寒,那些人则可以为你所用。”

“你这计划太草率了。”杨七郎摇头,“万一我不能复起呢?万一我们的计策被识破了呢?”

新阳低垂眉目,“说来也是,既然夫君不同意,那就算了吧。”

元光三年,新阳与杨七郎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儿子,她将全身心都扑在了相夫教子上,放下了公主的架子侍奉翁姑,杨氏上下皆以“贤”字夸赞她,偌大的家族,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她。

就这样一晃眼到了元光四年。

元光四年没什么大事发生,北边依旧在打仗,朝堂依旧在褚相的压制下暗流涌动,常昀也依旧宠幸方士任用宦官。

但是有一件事,却被提上了议程——立后。

重新挑起这一话题,是因为东安君之女褚念。

元光四年,琅琊的东安君忽然大张旗鼓的将自己的女儿送上了前往洛阳的马车,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位褚家的外孙,是否就是未来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