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二合一笔试:全团队提前交卷。……(第2/4页)
总之,还是得事先准备好,以防万一。
想着答辩在明天下午,上午用来收拾东西和补觉休息,几人便商量好了,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用来复习顺便将答辩要用的ppt给做好。
作为队长,也是因着记忆力极佳,成了全场唯一看完两份资料的人,白芍芍义不容辞担任起了做ppt和成为答辩时演讲者的工作。毕竟,只有做ppt的人,才更清楚要用怎样的演讲内容才能更好地配合ppt的演示翻页节奏。
“芦花物理杯”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第三轮答辩还要颁奖,相当于是赛区级的比赛,有自带笔试、面试和代表三轮,已然十分正式,便安排在了金陵大学,借用该校几个阶梯教室和报告厅作为笔试及答辩现场。
白芍芍几人拿着装有笔和垫板的透明文件袋抵达参赛通知上写的地点时,比赛还没正式开始,蓝色彩条将入口处封拦,不允许任何人提前进入,便在外面等了会儿,顺便彼此以论文为核心,发散提问。
“那就是向伦达他们几个?”离得近的孟云义看着他们,拧眉和队友小声道。
“不是他们还能是谁?”队友也压低了声音答道,面上流露出几分防备和不喜之意,“说好了随机,结果我们赛区的评委组五人全都是给他们颁过奖的,到时候面试和答辩可不得手下留情?”
离孟云义几人近的其他团队虽然没说什么,但也眉头微敛。
过了会儿,彩条架子被收起,参赛选手按照各自收到通知上的考场和座位排队检查入场,在监考老师分发完试卷后,等广播里通知笔试开始,便提笔进行作答。
这一轮的笔试环节本质上和普通考试一般,就是考生答题、老师改卷、事后出评价,但也很不一样,便是每个团队的试卷都是由赛区组寻找了相应研究领域的物理学家单独出的题,又都打乱排位,可以说抄都没得抄也根本没法泄题。
毕竟你也不知道到底有几个团队和你题目的就那么巧地重合了,更不知道赛方到底有没有选用那一套被出的题目,一步错步步错,还是实打实地靠自己来作答更靠谱。
白芍芍团队提交的论文题是《多重耦合振子系统下bec与s原子融合探寻》,笔试试卷的题目内容便围绕着“多重耦合振子系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s原子”及各种“融合探寻”类实验的成功/失败经验学习几个方面展开。
能以本科生身份,不仅不打杂,甚至成为实验室里的核心研究成员,又被赵老师一再形容是“望梅止渴”的“梅子”,论文更是主要贡献了实验数据和翻阅各参考文献的时间成本,甚至被四个学长、学姐公认可以当论文第一作者及队长,白芍芍的理论功底自然不用说。
笔试主要就是考察写作者论文功底的真实性,题目难度也是根据论文内容和难度来的,尤其出题者也是相应研究领域的物理学家,这就使得笔试不会容易到哪里去了。
因此,笔试开始之后,白芍芍就听自己座位后面那个男生时不时的深深叹气声,还伴随着“啧”和忍不住的“艹”声,暴躁显而易见,估计就是被题目给难到了,正费劲作答。
隔了条走道的左边那个女生也是,抓耳挠腮的,一会儿抖腿,一会儿转笔,口吐芬芳声虽然没有,磨牙声倒是隐约可闻。
白芍芍又低头看了看摆在自己面前的笔试试卷题目。
如何人工合成bec?(不用具体数据,只要基本过程)
谈一谈你对多重耦合振子系统的同步动力学认知。
s原子目前成功融合并成功应用的案例。(2个)
…………
太简单了。
重新看了一遍,确定自己应该没有理解错这几个题目的意思,白芍芍不由心中暗叹。
本身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在与“多重耦合振子系统下bec与s原子融合探寻”有关方面,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已经足够丰富,偏偏物理界现下对bec的实际应用并不看好,真正用心去立项研究了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栾院士一人,偏生为了避嫌,“芦花物理杯”赛方又不可以去找栾院士出题,只能找其他物理学家出。
术业有专攻,研究方向不同,在这个领域其实也就是“外行”,又没有实验经历,单凭对他们论文的短暂阅读根本出不了什么高难度的题目,这才导致白芍芍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拿到的是份假的“芦花物理杯”第三轮评审笔试题目试卷,尤其是在好似周围所有参赛选手都被难到了的情况下。
撇撇嘴,心说反正自己只是来参赛的,题目难易不是她需要负责的,白芍芍便拿起笔,开始作答。
边写,她边脑子里响起一些旋律欢快的调子,轻松自如得仿佛只是在回答一份再简单不过的采访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