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陈仓
溪南君用了三天时间才将合适的人选一一调查清楚, 呈到赵太后案前。事实上根本用不上三天的时间, 每一支宗室成员的数量都记在宗正府里,每一个孩子降生都要报备到宗正府,被宗正府记录在册才算是宗室成员。溪南君只要翻一翻鉴字辈的子孙的档案, 再看看其品性,是否作奸犯科, 是否体有顽疾,是否样貌不正, 就可以定好粗略的人选了。
拖三天只不过是做样子给朝臣看的。
礼王、福王、沈王、湘王、江王并济南王六家, 鉴字辈男丁共四十七人,又排除不合适的人选, 例如王世子、王世孙、王长子、王长孙等,分十二本册子,其中记录了生辰年月八字,母族家系,品性学识, 一一列在赵太后面前。
赵太后先翻了翻记录不合适的人选的那几本,大多是嫡出, 将来要承爵的,也有几个是身子不好常年修养的,显然不能过继出去。唯独有一个庶出, 身子又好且还有功绩在身的,出自沈王府。
“这个怎地不合适了?”
溪南君抬眼看了一下那个名字,道:“是沈王世子不肯过继, 这个司鉴杨和沈王的老来子玩得来,大约是舍不得。”
赵太后叹了口气,换做她,她恐怕也舍不得。便不再去看不合适的人选了,越看越觉得出色,却又不是自家的,心里难受得慌。
宫里已经有三个还没养大的孩子了,能不能养大也不好说,天家子孙遭了一场病就没了的也不是没有,赵太后不想再经历一回白发人送黑发人,便直接将十岁以下的孩子略了过去,只看十岁以上的。十岁以上的品性到底如何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这个性格懦弱,那个秉性恶毒,赵太后看了一遍下来,竟然没有合她心意的。
这也难怪,真的品性忠良又肯下苦工夫的,哪怕是庶出也当宝贝看,谁肯过继出去给别人家当儿子。
可连合她心意都不成,又怎么能过继给曹康王做嗣子?
永昌十年,她刚至长安,便被代宗皇帝嫁给了还是浙王的仁宗皇帝,成了曹王的继母。曹王虽然不是她亲生的,却是她亲自养大的。曹王生母是浙王侧妃,没几年就病故了,代宗皇帝将曹王养在自己宫里,后来因为几个皇子开始争太子之位,而被养在未央宫的曹王这份砝码实在太有分量,很容易就让朝臣以为他意属皇长子,代宗皇帝便将已经十岁的曹王交到她膝下养着。
代宗皇帝雄才大略,几个儿子却都才疏学浅,全然没有其父其祖父的风范。长子浙王却生了一个类己的长孙,又是在登基之日生的,如果不是朝臣和宗正都在劝阻,代宗皇帝怕是还没立太子,就要先立太孙,但饶是这样,先封长孙为邓王,又改封曹王,其心思也足够明显,毕竟别的孙子别说亲王之位,有些连国公都没封。
大晋惯来是以长子继承家业的,世祖皇帝乃是哲宗皇帝的长子,代宗皇帝虽然不是长子,但世祖皇帝长子战死,次子早夭,代宗皇帝占了年长的优势,又有军功在手,才压过了礼王福王。再往前数几代,除了太宗皇帝是以次子为太子之外,皆是皇长子继位。
赵太后嫁来之前就知道浙王已经有了被代宗皇帝看重的长子,她的儿子最多只能得个封君。她也没有想着将曹王设计害死,再让自己的儿子上位,她连儿子都没有,又哪里想得到那么多,她是浙王正妃,无论哪个儿子承爵,是不是她生得,都得恭恭敬敬地称她一声母亲。因此她尽心尽力地抚养曹王。娘家年纪相仿的侄儿都来给曹王做伴读,她的娘家兄弟能成为赵家子孙到了长安之后的领头人,得封赵国侯,自然不会是什么混吃等死之辈,她的侄儿们也都没有给赵家丢人,为曹王尽心尽力。
曹王也没有愧对代宗皇帝的看重,代宗皇帝征蜀地时他为代宗皇帝出谋划策,妙计频出,代宗皇帝杀戎人时他隐姓埋名亲自提刀上马,挣了一份起码得封一等侯的军功。无论是朝臣还是军中,曹王都深得人心,最要紧的是,代宗皇帝并不因此而感觉忌惮,曹王的文采武艺,乃至帝王心术,都是代宗皇帝一手教出来的。
所有人都以为曹王一定是将来的皇帝,所有文臣武将都觉得浙王登基之后,定然会立曹王为太子。
可偏偏浙王没立。
由此退位为太上皇的代宗皇帝和自己刚登基的长子产生了冲突,原打算对朝政慢慢放手的代宗皇帝不肯放权了,仁宗皇帝对此记恨不已,更是防备上了羽翼渐渐丰满的曹王。
曹王虽然生在天家,却没经历过天家争权,他的父亲和叔父争权夺利的时候,无论哪一个敢牵扯到他身上,都会被代宗皇帝狠狠的训斥。他对朝臣会用帝王心术,却不懂得防备来自亲人的明枪暗箭,尤其是他的父亲。他的祖父将毕生所学皆传授给了他,却反而成了他父亲忌惮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