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长修(第2/2页)

驿站的条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就着热水凑合着吃了干粮,各自安排房间睡了。

最好的房间让赵国侯世子住了,燕赵歌随便找了个有床的房间睡下,季峥拖着铺盖在门口守着,她抹了把脸,季夏不在她连衣服都不敢脱,将脏了的外袍脱下来简单搓了搓就晾起来,干不干净就那么回事儿,左右是军里的衣服。

“咏月。”

门外是赵国侯世子的声音。

燕赵歌一愣,对着季峥点点头,季峥动作飞快地卷起铺盖摆到一边,然后打开了门。

“表哥。”

赵国侯世子表情有些沉重,道:“河东的状况怕是不好。”

季钧关上门退了出去,房里只留下燕赵歌和赵国侯世子。

“我刚刚出门去转了一圈,田里都被水淹了,河东水患可能比长安想象得更严重。”

燕赵歌心里一凛,她虽然打算尽可能都宰了河东勋贵豪强,但并不希望在水患的情况下真的有人做什么。

“季峥。”

“君侯。”季峥进来单膝下跪。

“明日一早派人去外头打听一下粮价多少,田地多少一亩,河东有多少富户在施粥,太守又有没有开仓放粮。”

“是。”季铮应声后退了出去。

赵国侯世子看着燕赵歌有条不紊的模样,感觉十分欣慰。燕赵两家守望相助一百余年,他若是能有如此子嗣,死了也甘愿,燕镇北真是让人羡慕。他这一次就是来给燕赵歌当幌子的,燕赵歌若是做了什么锦衣卫不能做的事儿,都由他来担着,这也是长公主授意的。

先前父亲说燕赵两家未来怕是要靠着燕赵歌撑起门楣,他那时候还觉得父亲夸大其词,如今见了才知道什么叫少年不凡,二弟的爵位官职都是从燕世叔手里来的,燕世叔那等人物,虎父焉能有犬子?本来是想着提点她一些,见她如此这般,反而觉得提点多余了些。

“咏月心里有数便好。”赵国侯世子笑着道:“既然咏月心里早有打算,我就不多做打扰了。不过有一点,莫要坠了我燕赵两家的门楣。”

燕赵歌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应道:“这是自然,必不损祖辈之名。”

赵国侯世子欣然回去睡了,留下燕赵歌一个人摸不着头脑。

“已至河东长修,田地皆没于水,表兄言水患或许更甚于料想……”燕赵歌就着驿站提供的纸笔,给长公主写信,“兴平四年,八月初四夜,燕咏月于河东长修。”

天刚刚放亮,季峥换了一身衣服出去打探消息。

燕赵歌咬着硬邦邦的馒头,喝着没什么味道的汤,上面漂着零星的猪油,感觉十分怀念宫里的厨子。

季峥没用多长时间就回来了,燕赵歌对着他推了推桌上的馒头,让他边吃边说。

季峥也没客气,先咬了一口馒头,用力咀嚼了几下咽下去,才道:“只长修的粮价就翻了六番,百姓说一天一个价,上田是下田的价,下田没有人买,前几日有富户在隔壁的县施粥,但只放了半日就有人来砸了摊子,之后再没有人施粥了。官府没有放粮,无论根仓还是湿仓都没开过。百姓无钱买米,只能靠吃树叶充饥,但很多地方的水还没有下去,别说树叶了,连土都吃不到。”

燕赵歌神情凝重了起来,局势比她想象得更坏。

河东太守为什么没有开仓放粮?河东自前朝开始就是膏腴之地,论富庶仅在江南之下,按理来说应当收归长安才是,可开国功臣数位都出自河东,不得不封在此地,世祖皇帝就是因此才在河东封了二十三位世爵,希望他们互相争斗,不至于让百姓活得太苦。

可如今看来,世祖皇帝的想法大错特错。

长修是一个县城,是有石头城墙的县城,不是那些夯土围绕的村落,是有库房有粮仓的,一个县城都没有粮食可以吃,那再底下的百姓怎么办?那些连赈济都捞不着机会的百姓怎么活下去?

河东的太守到底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