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处置(第2/2页)

他叫来人,将记录用蜜蜡封好,送到晋阳殿去。这种大事不能透露出去分毫,至于那记录的史官和当夜值守的内侍,史官可以暴病了,内侍拖到永巷中打死即可,落到史书上,不过是一句触怒皇帝罢了。

长公主倒是不奇怪蜀国公也如她们一般,只有一个人那是上天垂怜,若有两个说不定是老天爷自有谋划,她和燕赵歌互相确认身份之后,便明白重活一世的未必只有她们两个,只是没想到是蜀国公。

蜀国公过分地安静也让长公主有过疑心,但随着进一步地肢解蜀地兵马,蜀国公仍然没有动作,就算疑心也没有那么担忧了,左右没有兵权就翻不起浪花来,只是蜀国公没有垂死挣扎这一点让人诧异不已。

看了记录之后,长公主禁不住摇了摇头,怪不得,原来蜀国公在这里等着她呢,这个坑挖得可够深,她若是不小心谨慎,没准还真的会摔进去。

假如是原来的她,可能还会芥蒂于自己明明有才华却因为不是男儿身而不能执政这一点,与皇帝争夺权利。但现在已经完全不会了,她品尝过万万人之上的滋味,虚荣过后只剩下空虚与孤苦,她不想再品尝第二次。

她原本的打算是等事情平定,皇帝如果还需要她执政,她就继续给皇帝当靶子,逼不得已需要成亲的时候,就挑一个纨绔子弟入赘,圆房是不会的,最后被意外便是了。如果不需要,兴许是出宫开府邸,赋闲到死。

可燕赵歌和她一起来了,没有让她等得太久,未来自然也要变一变。

既然能相守一生,又何必孤独终老?

只是,蜀国公这些话,皇帝信了多少呢?

长公主猜不到,但她又不能去问,因为问了皇帝也只会说他一个字都不信,可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的,一点点都不信吗?

真的吗?

长公主陷入了疑虑中,她举棋不定,不得已给燕赵歌去了一封信。

平心而论她是不愿意燕赵歌知道之后的事情的,燕赵歌将一切都托付给了她,以身赴死,她却什么也没守住,甚至还自暴自弃了,十年征战才夺回来的一切,轻而易举地又失去了。

燕赵歌像是根本不在意一般,只回了八个字——莫思莫想,莫猜莫问。

长公主忽然恍觉,这就是蜀国公的计策,一旦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就迟到会生根发芽。

最好的结局方法,就是不去想,所以皇帝连一句话都没有问她,显然也是不想提到这个。

蜀国公面圣第三日,有言官弹劾蜀国公大逆不道,意图谋反,未央宫下旨,圈禁蜀国公府,查明原委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出。

第六日,于长安蜀国公府中查出重甲五十副,轻甲近百,刀剑弓盾数百,另有大黄弩两架。

皇帝震怒,下诏将蜀国公及其诸子并年过十五的诸孙下入诏狱,下旨令锦衣卫彻查。

以蜀国公之爵位,有权在家中收藏甲胄刀剑,但也仅限于几副,而不是如此庞大的数量,简直可以组装起一支数百人的骑兵,强弓重甲,甚至还有严禁流露出去的大黄弩。

蜀国公府就在皇城脚下,宫里只要一想到有这么一支兵马藏在这么近的地方,随时可能突入宫中,就不寒而栗。

第十五日,蜀地锦衣卫上报蜀国公谋反之实证,其中包括私自开采矿山、蓄养战马数千、蜀地蜀国公府内家丁皆是百战精兵……最后附了蜀地数位郡守、郡尉并将军校尉的证词与官印,证明锦衣卫所上报的内容皆是实情。

如此一来,证据确凿,连宗室也无法再求情了。

第十七日,皇帝下旨,蜀王庙享不变,蜀国公除宗室,废爵位,收起封地,所属校尉部划归镇南将军府,其子孙皆废为庶人,除爵。

满朝文武松了一口气,不是大开杀戒便是好的,北地战事未定,不好再在长安折腾,要杀也要等北地稳定再杀。

皇帝正巧也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