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3页)

赵疏桐感念谢启的好意,向谢启道谢。

末世让他惜命,他也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不会因为别人几句话就去做这些流血流汗又流泪的事情。

朝代兴兴亡亡,土地兼并一直存在,官员一直在贪,这已经是刻在封建社会血液里的毒瘤,随着王朝交替周期性地从轻微到眼中,从清廉到贪腐,然后被人推翻再重建。没有人看到这个弊端吗,必定是有人看到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雍正皇帝为了推行官民一体当差,就招来无数骂名讽刺,赵疏桐不觉得当今皇上有那个魄力做这些事。

赵疏桐觉得他岳父能看出他行为下的不安分赵疏桐不奇怪,但如今都有人凭着一点蛛丝马迹猜测他心中是不是有变法的苗头了,赵疏桐觉得自己还是谨言慎行低调做人吧。

他没想过变法,但是他的想法反动,而且和这个时代不可和解。赵疏桐权利心不重,他觉得自己能装模作样过完这一生,再做出一些实事就可以了。

一日,给他们庶吉士讲课的侍讲学士单独叫了赵疏桐,说皇上点了赵疏桐三日后侍讲,让赵疏桐做好准备。

侍讲都是正式的翰林轮流担任,很少有选庶吉士的,皇帝这一点名,赵疏桐又出了一些风头。

好几个同窗都在私下说起赵疏桐的坏话。

“有些人真是好命,发现个红薯就能让皇上记在心里,什么好事都想着他。”

“他连自己的学生都能勾引,说不得使用了什么妖法欺骗了皇上呢。”

见这几个人犯蠢,周围的庶吉士同窗都纷纷开始疏远他们,连劝都懒得劝他们一声。

发现红薯是多大的功劳,这些蠢货心里没点数吗。

不光赵疏桐和他夫郎的事情是怎么回事,皇上给赐了婚,这就是金玉良缘,你就算心里看不惯,嘴上也得夸他们天作之合。

红薯娘娘的名声在民间已经十分广,要是让百姓知道你们诋毁红薯娘娘,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们。

这样的眼界心性,将来肯定也走不远。

还是早点远了他们吧。

赵疏桐不知道发生在他的这群同学之间的事情,正在准备这次的侍讲。

皇帝上上上次选了本届的状元郎给他讲了党争的事情,上次点了裴晗这个探花郎讲了外戚干政的事,如今轮到他,让他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始梳理农业的发展。

赵疏桐为此翻了不少农业方面的书,连熬了两个通宵才梳理出一个完整的脉络来。

赵疏桐是在当天下午的时候被宫里的公公引去见皇帝的。

“臣拜见皇上。”

“起。”

“赵爱卿善于发现良种,对大齐如今粮食种植的优缺点了解多少。”

皇帝虽然没有按照草稿来,但赵疏桐这两天还是大致理了一遍大齐的农业种植的,皇帝此刻问起来他也不怯场。

赵疏桐先是说了一下农业种植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兴修水利尽量减少农业对天气的依赖,派人研究作物病害,朝廷组织人手选育抗虫抗病的良种,再在百姓中间推广。赵疏桐说的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但皇帝还是认真听了赵疏桐讲解。

等到赵疏桐讲完,“爱卿对农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甚好。司农司的陈司长想要和你商讨一下红薯玉米的种植求到了朕这里。朕招爱卿来,也是想要试一试爱卿,发现良种高产粮食是有真才实学,还是纯属偶然。过两日,陈司长会找你去司农司那边,若是能尽快研究出玉米的各方面的习性,朕到时候必定会有重赏,还请爱卿对陈司长务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真实情况是,陈司长是想求皇上把赵疏桐给他分过去种地。

但是皇帝觉得赵疏桐的才能不光在种地上,为他赚银子也是一把好手,就只同意了把赵疏桐借给他几日。

还提醒赵疏桐,事情做好了,他会给赏赐的,让赵疏桐别因为功劳的问题藏私。

“微臣遵旨。”

“有爱卿们在,朕在位时就能实现天下百姓再无饥馑了。”

赵疏桐感受到了这位帝王的雄心壮志。“皇上如此挂念百姓,百姓也会一起用力,让这一日早点到来。”赵疏桐奉承道,“臣斗胆问一句,天下再无饥馑后,皇上又要如何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然是教化百姓。”皇帝道。

歌舞升平?夜夜笙歌?酒池肉林?

这都是不可能的。

一日为皇帝,就要兢兢业业为江山社稷做牛做马,不可贪恋享受。

“皇上能如此想是大齐之福。”赵疏桐夸赞了皇帝一番。

“行了,别拍马屁了,协助陈司长将红薯玉米给朕研究好了才是正事。”其他人拍自己的马屁皇帝不觉得怎么,还很乐意听人想尽办法夸自己,但是这赵爱卿拍他马屁,皇帝总觉得他说的是违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