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3/3页)

青坊河水是山间溪水,炎炎夏日时自带一份清凉,用来浸西瓜再好不过。当即有人答应了,道:“贾三爷,我们给您挑一个大的,保准是红瓤黑子,甜煞人的好瓜!”

贾放笑着点头,道:“回头记我账上。”

那边立即嗔道:“这就见外了,贾三爷,您以为我们连这一个瓜都请不起?”

贾放连忙道“不敢”,笑着应了,带着夏省身随意在寨子里走走。

夏省身本是太子太傅,几个皇子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京中王府公府家中的公子哥儿也见过不少。早先他与贾放相处,只觉得这少年有一种特别之处,与其他贵介子弟都不相同,叫人见了便难以忘怀——

如今走在桃源寨里,夏省身突然明白了,贾放的特点就是在于他和任何人在一起的时候,对方都能觉得贾放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在达官显宦面前,贾放就像达官显宦一般骄傲;在贩夫走卒面前,贾放就像是个贩夫走卒般说话思考,在农人面前,在商人面前,在京里的王孙公子面前,贾放总是能让对方觉得,彼此身份上没有差距,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大家说话都能说到一处来。

这样的人,夏省身还从来没有见过。

夏大人一念及此,赶紧提醒自己,不能被这少年迷惑了,当年向奉壹也不一样是知交遍天下的人物,后来不还是落到那等境地?

于是他咳嗽几声,对贾放说:“今日老夫来,也不是特为看这桃源寨而来。袁县令已经将这里种种,都与我说了一遍。”

他当着贾放的面说,特地跑来桃源寨,却是对桃源寨不感兴趣,其实还挺伤人自尊的。可是夏省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直呼皇子们的姓名,自然也不惧对贾放这么个有实无名的皇子直抒己见。

贾放却不在意,笑着说:“无论您为何而来,我都要尽地主之谊的。”

夏省身便不再兜圈子,直接说:“早先武元县令袁化,主持文凭考试,要筛选他手下的县吏,这事儿着实让老夫吃了一惊。”

“但是老夫现在已经想明白了,袁化那些行动,雷声大雨点小,筛去的是那些不入流的。他若是真要整顿武元县内的吏治,在县衙内培植起自己的实力,仅凭那文凭考试,显然是不行的。”

“也就是说,袁化那一招,只是用来唬人的。”夏省身很自信地总结。

贾放笑而不语,夏省身一哑,突然觉得:自己竟过了这么久才想明白,其实也挺丢人的。

“我明白大人的意思,”贾放开了口,“大人的意思是,武元县的县务实际上把持在那些胥吏与僚属手里,仅仅用‘文凭’的方法,只能抹去一部分完全没有文化的县吏与衙役,但是却奈何不了那一部分人。”

夏省身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夏大人,我想请您替我看看这一份上表,看看写的有什么问题没有。”贾放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笺,递到了夏省身手里。

夏省身一看:字不错!然后再往下看,文理通顺,观点鲜明,唯一的不足是都是大白话,不加任何修饰。

“文辞方面,我会再请郑先生润色一遍。”贾放看见夏省身的表情,就知道他对自己的“大白话”不甚满意了。

只见夏省身终于努力抛却了对贾放那些匮乏的辞藻而产生的嫌弃,凝神看他写的内容,登时惊道:“你……你竟然要朝廷准你留下一部分的县赋,而把这些县赋……作为胥吏僚属们的俸禄?”

贾放连忙冲夏省身点头微笑:“是的,太傅大人,我打算给胥吏们……发工资。”

他这是打算使出“高薪养廉”的这一招,只不知道胥吏们,会不会老老实实地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