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4页)

“但我看你也对县太爷不太感兴趣的样子?”桂遐学问贾放。

贾放笑笑,摇摇头。

桂遐学忙换了低声:“别泄气,我觉得你做得很对……是非常对!这些事对百姓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盼着你能坚持下去,多想些精妙的主意出来。”

他掰着手指头数:“除了这个桥,还有修路,修房子,修店面……都可以用到这水泥……往后包在我身上,这家店铺的生意绝不会愁。”

说实话这个桂遐学的出现,让贾放心里好受很多。

他刚刚发现四周州县的统治阶级,想法与发展思路和他完全不一样,而且自己下辖的百姓,也会情不自禁地把旧有的“官管民”的模式当做是理所当然。而且那个师爷对自己表示了公然的蔑视,贾放虽然不至于和他这个小人物计较,但感觉不爽是人之常情。

此刻他却突然得到了对方内部人员的肯定——而且这个“内部人员”,除了朝气蓬勃、才华出众之外,跟自己还相当意气相投。

贾放当然一下子觉得舒爽了。

“哎呀,不能跟你再聊了,”桂遐学问,“向你打听一件事,上哪儿能见到张友士张先生。”

贾放:“他在潇湘书院坐馆,我带你去寻他。”

他当即带着桂遐学来到了潇湘书院,张友士却不在。

“你等等,我去找一下,应该就在这附近。”贾放说。

“好嘞!”桂遐学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兴致勃勃地翻起了放在潇湘书院入口处书架上几本夜校“识字班”的授课课本。

贾放去陶村长家把张友士找来,张友士今日出人意料地穿了一套新制的长衫,文士气十足。两人一起过来的路上,张友士问了贾放三遍,是不是“县尊大人的书办来找”。

见到桂遐学的时候,张友士也有点儿迟疑,毕竟桂遐学这个年纪,对于书办来说也实在是太年轻了点。

可一旦桂遐学开口问:“眼前这位就是《血防报告》的作者,张友士张先生吗?”张友士立马露出了得意的眼神,偏偏又十分自矜,慢条斯理地应是。

桂遐学立即抛出邀请,说是邻县的县尊大人邀请张友士到邻县去作客,作客的由头也不过是县里士绅宴请之类,说是张友士以一己之力做出了《血防报告》,劳苦功高,县尊大人请张先生去邻县与县里的名士宿儒耆老们见见,顺便扬扬名。

张友士听见邀请,那眼神几乎是欣喜若狂,连忙问桂遐学:“县尊大人现在何处,学生理应现在就去拜见才是。”

听见这声,贾放有点儿不爽。

毕竟张友士对于防治血疫的贡献,绝大多数都来自贾放的指点,《血防报告》也是在贾放的指导之下做的。

但很明显,张友士只是将这份《报告》当做了晋身之阶,小小有了些名气之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结交官员士绅,对贾放从头到尾的指点他只字不提。

如果张友士在此刻稍许谦虚一句,说是这《血防报告》贾三爷也有莫大贡献,虽然未曾署名——贾放会很豪放地且让他扬名去。

但是此刻,张友士的做法多少还是让人有些不齿。

谁知这时,那鬼精鬼精的桂遐学指指贾放,问张友士:“张先生,我生平所见最有见识之人,莫过于这位贾子放,您应该也深以为然吧?您当初那份《报告》,是不是也有他的功劳在?”

张友士这才想到贾放,连忙谦虚:“确然如此,学生生平所学,不如贾三爷所知之万一。若是学生前往拜见县尊,贾三爷更应一道前往。”

贾放服了这个桂遐学了,连他心里不爽都能看出来。只不过他是脑袋有坑才会想去见那位县尊,于是只挥了挥手,让张友士自去,同时提醒:“张先生,速去速回,潇湘书院这坐馆的位置一直都会为您留着。”

至于张友士回不回来,就要看这人心里究竟怎么想了。他反正是仁至义尽。

张友士脸上登时露出愧色,郑重向贾放拜别。而桂遐学则一脸欢愉,向贾放挥手告别:“日后再见啊,我会经常来这桃源寨的!”

*

不说张友士,桂遐学这么一出现,倒让贾放心情好了不少:毕竟世上还是有乐于接受新鲜事务的人。这些人的智商,与后世比起来绝对没差,观念上也很“前卫”。

桃源寨只要好好地经营,一定能以正能量的方式影响周围的州县的。

想到这里,贾放抛下关于邻县和张友士的不快,自行回大观园。

他刚刚通过“缩地鞭”回到稻香村,便觉得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赶紧披上的大氅。这京中已经进了六九了,却还是冷得可以。

现在约摸是下午四点半到五点之间的样子,天色十分暗沉。贾放离开稻香村,先去了一趟芦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