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所谓骗局
在《网》这部电影吸引了众多人目光的时候, 邵一晨对此却浑然不觉。
她正一心一意地盯着这部电影的实时票房,力求从统计学的角度观察数据有没有什么异样的趋势。
上次的《最后的心愿》这部电影成了当期的一匹黑马,邵一晨作为导演, 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这些关注平时看不出来,但是在这第二部 电影拍片的时候, 就体现的很明显了——排片比例从当年《最后的心愿》的1%左右,直接涨到了10%。
当然,10%的排片量也不算太多,和同期大片不能比, 但是至少这个拍片能够保证想看《网》的观众基本都能在附近的电影院买到票,不至于出现上app一搜,自己所在的城市却一场排片都没有这种状况。
邵一晨对这个排片量当然不是很满意。
在她看来, 10%的排片量还是太多了——最好保证在5%下, 1%当然更好。
邵一晨胆战心惊地度过了第一天,生怕票房给自己一个惊吓,直到零点刷出当日的正式票房后,她才长舒一口气。
首日票房不到一千万!
虽然几百万的票房依旧不够少,但是在院线、影院和发行方三方分成, 系统在自己和发行方平分票房后再提取一半分成的情况下,这几百万的票房就不太够看了。
况且上映日在周末的电影, 通常首日票房就是最高的票房,之后票房曲线就会呈现下行的趋势。
按照这一点来看,《网》最后票房最多就是一千多万,正好卡在赔钱的尾巴上。
只要票房没过两千万, 那么自己应该就可以赔钱!
算清了这笔账,邵一晨终于稍稍放心。她打开游戏,继续自己孤独的单排之旅。
要问那两个双胞胎队友为什么杀青之后还是不能和她一起打排位, 邵一晨也很无奈。
因为在电影上映之后,这对双胞胎觉醒了一个全新的爱好——在论坛上和别人对线。
当然,他们也不是什么讨论都参与,而是只参与《网》相关的话题。
如果有人认为这个电影不好——尤其是指责这部电影的“配乐平庸”或是“主演演技垃圾”——他们两个就会立刻上去和人据理力争,甚至好几次因此险些掉马。幸好论坛众人一看他们的发言,觉得主演再怎么傻也不会傻到这种地步,肯定是反串的黑粉,于是便对他们的言论哈哈一笑,他们才免去暴露身份的命运。
相反,只要有人夸他们一句话——不管是夸他们的长相,还是装扮,还是演技(虽然这一项基本没有)——他们都会兴奋地为他点赞,还附赠一句“是的是的我也这么觉得”的回复,相当恬不知耻。
幸好网络账号看不到真实姓名,不然这两兄弟不管拍戏如何,肯定可以凭借无止境的自恋先火上一波。
如果他们只是偷偷点赞那些夸自己的回复,可能邵一晨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自信也是一种优点,别人想维持像这两个人,尤其是南容宇一样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还是相当难的。
最让邵一晨无法忍受的,还是这两个人不仅点赞,还狂发相关言论的截图给她。
这不是扎邵一晨这个赔钱狂热爱好者的心吗!
虽然她也在实时关注着目前网上对电影的评论,知道目前的舆论方向并不是一边倒的好评,但是每次看到这些高分评论,她的胸口仍然会一阵阵刺痛。
怎么回事!他们怎么会对这个烂片如此的真情实感!还一条条线索列出来,分析这么多!
我这个导演都不知道我的剧本里暗示了这么多东西!
什么原友受到校园霸凌的暗示——我根本没埋这种伏笔好吗!你们怎么连抢戏时加的台词都这么认真分析!还拿穿长袖说事!穿长袖怎么了,体寒怕冷不行吗,夏天穿长袖的又不是你!
什么关于日记本内容的暗示——镜头里直接拍的只有一个封面,日记的内容都是在警察翻阅时一闪而过,我作为导演,都没看清黎星煜和秦律他们在上面写了什么,怎么读者反而比我更清楚?你们的眼睛都是全自动照相机吗?连这种程度的动态视力都可以做到?
什么最后关于舆论反转的暗示——舆论,什么舆论?我剧本里提到什么舆论了吗?美术总监闲来无事放几个微博截图的画面上去,怎么就勾起了你们这么多联想!
甚至就连死者和警察为什么长相那么相似,这些电影的支持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什么“象征手法”,什么“转世轮回”,什么“灵魂附体”,不管多不靠谱的推测,都可以找到什么牵强附会的证据,拉拢起一批支持者,在提高争议之余,还无形中给电影提高了一批热度。
对此,邵一晨只想说——你们的审美都怎么了?
你们这些推理爱好者不要听风就是雨,整天想搞什么大新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