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支教(第2/2页)

“第二个学生,她父母离了婚,她那段时间成绩下降得厉害,每天上课心不在焉的,我还以为是早恋,后来才知道是她父亲又找了一个老婆,她和后妈相处得不是很好,但后来她也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

“第三个学生喜欢看我拍摄的那些照片和视频,也很有摄影天赋,我走的那天把我的相机送给了他。听说他还拿了一些摄影奖,得到不少奖金,以后打算考北电的摄影系。

“第四个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去支教的前两年,她被父母两万块钱卖了出去,后来被警察找了回来,她父母也因此进了监狱。她天赋很好,真的很好,我走后一年多她给我写了封信,告诉我她考上了南京的一所重点高

中,但后来就杳无音信了,其实这次我还想让你帮我打听打听她的消息呢。

“我去支教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能改变的非常有限,但我很庆幸,我成了那几名学生生命长河里的一滴墨,改变了他们生命的色彩。我走后不久,盱胎县作为淮安市运河遗址的一部分,与京杭大运河一起申遗成功。时至今日,整个盱胎县的乡镇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之前我支教的村子不仅有了正规的教室,还变成了一个不错的小村庄……”

詹知夏静静地听“白浮君”述说完后,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内心感慨万千,他所说的那四个例子听起来简单,可她能够想象“白浮君”在这件事上肯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

想了想之后,詹知夏给“白浮君”发去消息,与此同时,网约车也驶到了她的面前。

上车后,网约车向目的地前行,即“白浮君”之前支教的安富村,一个曾经的省重点扶贫村。

网约车飞快驶出县城,县道两旁,田野里绿意盎然。

“小姑娘,你是安富村人吗?”网约车司机是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大妈,见詹知夏一直看向窗外,好像在看风景,忍不住问道。

“不是。”詹知夏摇了摇头。

“看起来也不像,你长得这么好看,穿得又这么时尚,应该是从上海或杭州来的吧?”大妈一边开车,一边闲聊。

“对。”詹知夏淡淡地应道。

出门在外,为了安全着想,詹知夏一直不太喜欢与人闲聊,即便现在她心情不错,话依旧不多,但大妈倒是一点儿都不介意。

“来旅游吗?还是来写生?”大妈继续问道。

“旅游。”詹知夏答道。

“果然,这两年来安富村旅游的人还真不少,这要搁以前,根本不可能。”大妈笑道。

“安富村以前是什么样的?”詹知夏闻言,略微来了点兴致。

“没有大路,用电困难,生了孩子都上不起学的地方,你想想是什么样的?”大妈说完,顿了一下,接着道,“还是这两年托了国家政策的福,借着大运河遗址的东风发展了旅游业,搞农家乐,卖龙虾,这才慢慢富了起来,不然叫什么安富啊,叫安贫还差不多。”

之后詹知夏便和司机大妈聊起安富村近两年的发展来,与此同时,车也从县城驶入了安富村所属的镇。

不多时,车又出了镇,开进一条乡间小路,路不宽,左侧是一望无际的洪泽湖,右侧则是绿油油的田地,波涛声、麦浪声,声声人耳。

车行驶了大约五分钟后,詹知夏便看见不远处出现了一个房屋连绵成片的村落。抵达村口后,詹知夏便拖着行李箱,向由“白浮君”推荐、她事前预订好的农家乐走去。

前行的过程中,詹知夏一直在四处打量,无论是村子里的路,还是道路两旁的房屋,大都是新盖好的,再不济也是翻修过的,而且偶尔可以看见几家售卖小龙虾的餐馆,里面有不少游客在吃饭,餐馆外停靠的车辆有淮安的,也有其他省市的。

村落不大,詹知夏很快便来到了洪泽农家乐,从门外看上去,这个农家乐是由自家建成的三层小楼房改建而成的,装修得颇具特色,而且它毗邻洪泽湖,严格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湖景房。

詹知夏刚走进洪泽农家乐,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便迎了出来:“您好,有预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