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4页)

就沈小雨自己来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她爸眼光能力又无一不缺,只要做下去,总会越来越好。

而唐继安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没有在这件事上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是小小的提了一个建议。

建议沈家阳能考虑一下在首都发展,毕竟下面三个孩子都在首都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也没多大可能会回到老家农村去,所以将发展圈子定在首都,对双方都好。

毕竟在唐继安的上辈子,他这位岳父是从省城发家的。

他和老婆都快要结婚的时候,岳父才在首都逐步发展起来,这辈子他当然不想那样,早点发展到首都来,不管从哪种角度考虑都不会吃亏。

沈家阳也说过会考虑。

毕竟唐继安说得很对。

然后这次借着给几个孩子报名的机会,他就提前来了好几天,一是带着媳妇孩子在首都玩一玩,二是借机考察一下首都的市场环境,考察完了,他结果也得出来了。

那就是先回家再打一打基础,过两年再考虑来首都发展。

这是他综合考虑之后做出来的决定。

首先,考察之后他发现,首都虽说是国家的中心城市,但现在政策还不是特别明朗,再加上十年混乱才刚结束,现在全国经济都还没上来。

在首都搞房产事业,时机并不合适。

其次,他家里因为一次性考上了五个大学生,还个个都是首都重点大学,在老家乃至县城都极有名气,上面的领导都因为这样愿意给他几分面子。

以至于在他事业上面也愿意给予一些政策内的支持。

至少在家里孩子考上大学的结果出来之后,他在县城再去做活,的确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审批方面啊,接工发面啊,比起以前都顺利了很多。

现在放弃老家那片市场,对沈家阳来说太可惜了,也并不明智。

所以他想借着这股东风,先在老家那边彻底打开基础,同时也积攒一些家底,等日后再想来首都发展的时候,也好有足够的资金和底气。

唐继安听了沈家阳这番考虑之后,也就没再多劝。

两三年的时间很快,到时候的确政策上会更明朗,沈家阳的各项考虑也全都很有道理,多等两三年也算不了什么。

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沈小雨从头听到尾,觉得自己在这种事上并不能给多好的建议,她虽然因为带着记忆重生的关系占了很多优势,但在自己不懂的事情指导别人的话,那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要笑死人的。

但她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她在归校前,跟她妈说过,让他们回家之后打开床头柜,里面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里面有她来首都之前特意放进去的东西,放的都是一些金饰和可以换钱的‘贵重’物品,是想让她爸换成钱做启动资金的!

也算是她的一点心意了。

毕竟那么大一个随身商场,里面的东西居然都没用过多少。

如果没有需要就算了,可现在她爸还处在创业阶段,对钱的需求正是最高的时候,虽然她爸从来不会在家里说工作上的困难,但她还是看得出来一些端倪的,也就只能在这最基础的地方出一点力了。

夫妻俩人回到家打开床头柜看到那些东西的心情自是不用多说,沈小雨自己想着这些事,思绪倒是越来越迟钝,没一会儿就将脑袋缩回被子里睡了起来。

宿舍里其他人也没拖太久,彼此小声说了一会儿话,也都睡了。

整个宿舍很快就陷入一片安静。

住校的第一天晚上,就这么和谐的度过了。

早上醒来的时候,沈小雨脑子还有些迷糊,下意识将右手拿出来看了看手表,七点出头了。

这手表是因为上学特意买的,没有手机看时间,手表就显得尤为重要,至少沈小雨觉得这个是必须的,所以在有需要的时候,倒也不介意买一只。

看完时间,她手又缩了回去。

这大清早,天气又干又冷,是真的太容易赖床了。

沈小雨在床上磨蹭了好一会儿才爬起来,幸好今天还没有正式上课,今天上午一共也就只有一节班会,还是在九点的时候开始,现在起来也不算晚。

班会主要就是让同学老师都互相认识一下,该选的班干部也都选一选,学习之余的杂事都在这次班会上先解决好,以免以后的学习工作不好展开。

起床后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又用热水洗了脸,擦了脸霜之后,她就和宿舍的几个舍友一起出门了。

才刚出了宿舍楼,沈小雨就看到了等在不远处的唐继安。

能在她一出门就看到他,也不知道他在这等了多久,她冲跟自己一起出来的舍友打了声招呼就快步跑了过去。

跑到近前的时候,沈小雨颇有些心疼的问,“等很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