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信与奏章(第9/14页)
秦凤仪一笑:“你真是好眼力,这码头都是用我建王府的银子修的。”石翰林忙问:“那殿下如何建王府呢?”
秦凤仪道:“别人建王府,都是紫檀的架子楠木的柱子,我这里不讲究的,就在旁边儿山上砍的树,用的是本地的木材,有什么用什么,不挑。有多少银子,建多少银子的王府呗。”
石翰林肃然起敬。待到了新城,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秦凤仪带他自城墙走起,道:“这城墙,有些地方能凑合,为了省银子,加固便好;有些实在不能凑合的,也是推倒后,挑拣能用的青砖都用上;实在不能用的,再用新砖来砌。原本他们都说要先建王府,我说了,什么都不比城墙重要,先建城墙。”待往城里去,见许多民居已要拆了,石翰林不禁道:“这些房子拆了,百姓们都到哪儿去安置啊?”
秦凤仪道:“有愿意投靠亲戚的就投靠亲戚,没有亲戚的,或是去租房,都可以。”
“银子从哪儿来呢?”石翰林问。“你还以为我白拆老百姓的房子啊?按房舍新旧大小都折算了银子的。这些银子,拆之前就发下去了。非但如此,待以后新城建起来,还能按各家人口多少,还他们一套新宅子。”秦凤仪道。
石翰林忙道:“殿下仁慈。”“仁慈不仁慈的,起码得对得住咱们自己的良心。”秦凤仪道,“我自小在民间长大,知道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然后秦凤仪又带他去了番县县衙,见到了范正范知县。
秦凤仪道:“老范是我的同窗,当年的传胪,庶吉士散馆第三,当年散馆后,老范没有谋京城的好缺,而是来了南夷,过来教化这里的百姓,治理这一片贫瘠的土地。”
此时,阿金正好过来送木材,秦凤仪招呼阿金过来,与石翰林道:“这是咱们的土人兄弟,少族长阿金,十分有才干。知道本王要建新城,他们也愿意为本王出一份力。”
待中午用饭时,秦凤仪又与石翰林说到今春他去县乡巡视的事。秦凤仪道:“不瞒老石你,先时我在扬州没见过这样苦的日子。有些百姓真是穷啊,一家只有一条裤子穿。这不是玩笑话,是真就如此。本王经过一个村庄时,百姓们穷得一家子五个人只有四个碗,总有一个人是就着锅吃的,我见了,心里很不好受。那一回,我往附近的县里、乡里、村里走了一个月,还被蚂蟥咬过。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就算穷我一生一世,也要叫百姓们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秦凤仪说得十分动情,把石翰林也感动得够呛。待石翰林回京时,秦凤仪送了石翰林几样南夷土特产,再加十八本参奏闽王的奏章。石翰林说,一定会奉至御前,好生为亲王殿下讨个公道!把亲王殿下感动得握着石翰林的手道:“朝中非有老石你这样的义士,才能有青天照世啊!”
待石翰林走了,秦凤仪还在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老石就是其中一个。”
石翰林完全是一路淌着感动的泪水哭回京城的啊,待在御前回禀南夷之事,更是说着说着眼泪便能滚下来。
石翰林哽咽道:“臣在朝多年,像镇南王殿下这般爱民如子的藩王,再没见过的。殿下这样高贵的身份,为了解民生疾苦,亲自到县里、乡里、村里走访,见到百姓日子苦,亲王殿下难受得眼泪直流。殿下这样高贵的身份,还要受蚂蟥之苦。如今,殿下拿出修王府的银子,先修路、修码头、修城墙,剩下的银子再修王府。贵重檀、楠木材,为了省银子,都不用了;金顶琉璃瓦,为了省银子,也不用了。殿下说,无非睡觉处理公务的地方,只要百姓们日子好了,自己怎么着都成。臣所见所闻,如今一想起来,仍是心下感伤,殿下他实在太不容易了。”说着,石翰林便淌下了感动的泪水,又狠狠地抽了一下鼻子,道,“陛下,殿下过得太不容易了,南夷的百姓们太苦了。有的家里好几口人只穿一条裤子,还有的家里五口人有四个碗,剩下的那个只好用锅吃饭。殿下到了南夷,是想尽了法子叫老百姓们过好日子。殿下预计着,把各县的码头该修的都要修一修,就是为了便宜百姓们出门。殿下说,只有百姓们多出门,看到外头的生计,倘家里闲的时候,能到城里讨些生活也是好的。唉,知道殿下贤德,连山上的土人都帮着殿下运木料、建城池,这都是为殿下的贤明所感化了啊。”
大家听着石翰林一面说一面哭,都暗在心下道:被殿下感化的倒不是土人,瞧着石翰林是真的被感化得不得了了。
当然,秦凤仪这种亲下乡间的举动,很多大臣亦是极为佩服的。堂堂亲王,往县里走一走都不容易,何况是往乡里、村里去。还有秦凤仪被蚂蟥咬的事,许多人心下便是一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