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六章 端穆贵妃(第3/4页)

该如何回答易珠呢?我从容按下泪意:“我与这孩子,性命相连。”

易珠眸光一颤,深为震动。她沉默半晌,方微微一笑:“好。妹妹身无长物,若姐姐要钱使,只管说。”

我笑道:“那就先多谢妹妹了。”

熏笼的热气很快吹散了易珠的泪光,她想了想,强撑起一个笑意:“姐姐好久没有去我家了,几次三番地请,姐姐只是推辞。难道是嫌书童他们服侍得不好么?现下想再请姐姐去,却是不能了。”

想起那一日书童送我出门,李威狐疑而戒备的眼神,竟有些不寒而栗。“你明知道信王府的人一直盯着我,我去了不但是害了他们,也会害了妹妹。”遂岔开话题道,“说起来,还没有恭喜妹妹添了封邑与俸禄。”

易珠的脸上不但没有欢喜之意,反倒透出不以为然的神气:“还以为自己得罪了皇后,定是活不下来的,谁知竟添了封邑与俸禄。”

我微微诧异:“妹妹一向安分守己,又于国有功,自然要加官晋爵的。”

易珠露出几分懒洋洋的感激之意:“我知道,这都是因为姐姐的缘故。”

我笑道:“我是提过,可终究要妹妹有真才实学才好。况且……妹妹不怪我擅作主张就好。”当初为了不令信王府察觉到新平县侯府的银钱异动,我向易珠借了五千两现银,买李万通一场说书——这当是他此生在汴城的最后一场说书。我没有告诉易珠这笔银子的用途,她事后得知,也未曾有半句埋怨,那五千两银子至今未曾还清。

易珠笑道:“姐姐多虑,难道我会反对姐姐么?”她袖起双手,深深吸一口气,“说是进宫来给姐姐解闷,却尽惹姐姐不快活了。”说罢在西偏殿中踱了半圈,目光在案几、字画、花瓶、宝剑上一一扫过,“都说西宫是给最宠爱的贵妃住的。陛下待姐姐很好吧?”

就像在浩浩汤汤的大水中抱住一片朽木求生,先是痛悔,继而无望。被冰冷浑浊的洪水浸泡久了,终于变得麻木。我的回答淡漠而简短:“尚可。”

易珠横了我一眼:“姐姐也太不知足,今日的昭阳殿,可比当年富丽得多了。”

咸平十年的春天,易珠初选为女巡,是周贵妃的长女义阳公主的侍读,曾在遇乔宫住过好些日子。她的“当年”,应是当年。当年我有多么钦羡遇乔宫,今日就有多厌恶。我淡然道:“周贵妃是道家中人,宫室不够华丽,是因她尚简朴,又不是太宗皇帝不爱她。这皇城还空着呢,以后年轻的妃嫔会越来越多的——”

易珠忙道:“姐姐新婚,何必说这个?”

我笑道:“我并非担忧失宠。我只想一直活着,直到那孩子长大。”

易珠道:“姐姐又不是以色侍人,以姐姐和陛下这么多年的情分,只要稍稍用心,自然不往不利。”

我一怔:“这话怎么有些耳熟?”

易珠笑道:“完璧归赵罢了。”

我这才想起,咸平十八年自掖庭狱出来,易珠来漱玉斋向我倾诉无宠的苦恼,我似乎是对她说过同样的话——稍稍用心,无往不利。天下事都怕“用心”二字,这个道理谁人不知?然而扪胸屏息,我的心究竟在哪里?

我打趣道:“只要妹妹当年的烦恼,没有完璧归赵就好。”

易珠撇一撇嘴:“都八九年了,姐姐还笑我。”

待绿萼换过茶点,我便问起宫外之事。易珠道:“朝局尚算平稳,陛下正筹划着来年征讨荆州。”

我点点头:“这我知道。”

易珠拿起一枚百果糕,将将挨近唇边,沉吟半晌,忽又放下。“有一件事,我不知当说不当说,也不知吉凶如何。我若说了,姐姐可不要着急。”

我笑道:“何事?”

易珠道:“参知政事施哲,被几个言官参了一本,当朝脱冠待罪。”绿萼端着空茶盘正走到门口,听见易珠这样说,不由好奇心起,站住了细听。

施哲素来忠正敢谏,清廉不阿,多年来剖断狱事,无一称枉。历经两朝,万民敬仰。虽只三十五六的年纪,两度为参知政事,却也无人异议。新君甫一登基,便被两个小小的言官当朝参奏,确是蹊跷。我冷笑道:“施大人因何事被参?”

易珠道:“听说施大人的妹夫犯了法,施大人轻判了,因此被参徇私。然而刑部与御史台查了《刑统》,施大人按律审判,并无徇私。论理这三个言官要被问个诬谤宰辅的罪名,谁知他们又寻了当年施大人判过的一件陈年旧案出来……”

我顿时明白过来:“当年那件案子判得很重是不是?”

易珠叹道:“是。我记得很清楚,那件案子是太宗皇帝示意重判的。然而口说无凭,施大人也不能归过于太宗。相较之下,他的妹夫的确是轻判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