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文曲危矣(第4/4页)
毕竟学生什么都想学,学校也只好什么都教。
但,晏殊可能会想要招穷苦人家的孩子做自己的学生吗?
怎么可能呢。
所以赵受益就得逼他,逼他辞了官,留在这个他已经走投无路的京城,白手起家,开办起第一所学校。
权贵不屑去,殷实人家不敢去,只有穷人家的孩子可能会愿意去。
如果晏殊坚持在学校里只教授圣贤书的话,那么很可能招不到太多的学员。
穷人家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想读书做官的呢?
就算想,也不敢呀。
学一门手艺,师父管吃管住,虽然当学徒的时候受点磋磨,但好歹不会饿死,出师之后,马上就能养活自己。
读圣贤书,师父不管饭,还要收学费,平时笔墨纸砚不少花钱,也没处找活干养活自己——读了书,自然不愿意干体力活,可精细活也轮不着,就只能干挨饿。
学了几年出师了,想要考科举。可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是那么好考的?
考上了就是鱼跃龙门,考不上就是一世喝西北风。
所以说,如果没有能力供养一个吃白饭的闲人的话,很少会有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科举。
穷人家的孩子,要么种地,要么走街串巷卖劳力,要么学一门手艺,要么就去当兵——哪有人去读书。
晏殊为了把学校办起来,去招徕这些最有可能被招来的学员,就只有同意在学校里增加其他科目。
所以赵受益问晏殊,如果是寒素子弟,晏卿愿意招进学校,悉心教导吗?
晏殊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
此时的他尚未想到小皇帝心里的弯弯绕绕,只是以为皇帝要他表决心,所以就一口应下。
寒素子弟又怎样,他的好友范仲淹就是寒素子弟,年少时穷成那个德行,一天只喝一碗粥,到现在也还抠抠搜搜的,吃肉都不敢放开了吃,晏大人不是还和他相处得挺愉快的嘛。
晏大人不歧视穷人。
赵受益微笑点头。
他看出来晏殊的心思了,看来还是没有预料到即将面对什么啊。
“既然晏卿决心已定,那朕就将开办学校一事交给晏卿了。”
赵受益拍拍晏殊的肩膀:“夜深了,晏卿回去休息吧。更多的细节,朕日后叫刘公公写成一个册子送到晏卿府上。”
晏殊又谢恩。
赵受益让刘恩将范仲淹和晏殊送回府,自己又跑到床上躺好,拿被子将自己裹起来。
……还是有点害怕。
人手不足就是难受,好想快点亲政啊啊啊。
……要不明天就让刘恩把刘娥和寇准都杀了吧。
不过听说寇准身边有个武功颇高的江湖人,刘恩说和他胜算五五开来着。
那就不行了,五五开的事情不能做,万一失败了呢。
寇准动不了刘娥也不能动,这也太闹心了,朕的保皇党究竟什么时候能真正站起来。
好冷,好害怕,刘恩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刘恩马上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不能算太好的消息。
“属下刚把范大人送回家,就接到了从扬州那边传回来的密信。”
赵受益忙道:“什么密信?”
刘恩道:“说来也怪,之前陛下给包拯送那封御书的时候,是托范大人的家人亲自下扬州。那人去了扬州就再没回来,但从包拯后来的行动来看,这封御书还是送到了。”
“就在昨晚,这名家人终于回了京城。范大人和属下去了晏大人府上,没第一时间见到他。”
“属下带范大人回府的时候,见他倒在了门前,被人割了舌头,已经死了,手里还攥着一封信。”
赵受益展开信一看,就见上面用黛青色的笔写着四个大字:文曲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