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5/6页)

要是普普通通的打戏、动作片,敖应学一点儿也不担心。

若沧习武,看起来瘦弱其实身强体壮,四五米高空坠落都能和猫一样九命无伤。

但他怕的是《烛火之谜》自带的邪门效应。

信仰科学的人,仍会对无法解释的奇幻现象抱有敬畏之心。

敖应学不信教,不信邪。

此时为了若沧,也要多说两句。

“既然我们接了戏,肯定也要跟你们共患难。不过,剧组有没有考虑过请大师驱驱邪、开开光,保佑拍戏平安啊?”

不是他迷信啊,纯属有备无患。

“有有有。”工作人员笑得真诚,“康总说,这次会请杜先生保驾护航的。”

听到杜先生,敖应学担惊受怕的心,顿时放下了。

杜先生啊!

《星星之下》也是杜先生开光庇佑的呢!

拍得那是顺顺利利,爆得那是七彩绚烂,一路风平浪静,出意外都能及时化解。

他也不管迷信不迷信了。

既然剧组都能提前准备好专业的医护、消防、安保。

还请了专业道教人士压阵。

再出问题,绝对不是闹鬼,而是有人搞鬼!

其心可诛!

杜先生来《烛火之谜》,当然是若沧的主意。

明知这部电影拍摄不会顺利,他必须早做准备。

若沧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各式聚光灯下。

他不方便做的事情,交给杜先生去做刚刚好。

这时候,若沧深感师侄好用。

堂堂道教人士,娱乐圈咨询专家,去哪儿都不违和,还能顺手提供无数内幕消息。

简直像个百宝侦探社。

他这边刚收到敖应学送来的完整剧本,那边杜先生查的资料就递了过来。

关于《烛火之谜》作者林风声的生平记事、凶杀案报道、邻居亲戚调查资料。

打成了好几个压缩包,若沧拆开文件,点开都有点儿卡。

林风声的照片,贴在了文档最前面。

这位眉目普通的男人,单看五官,应是平安顺遂的长相。

他的出生、背景,家庭关系列得清清楚楚。

林风声家里有钱,英年早婚。

八十年代,就能住在三层小洋楼里,儿女绕膝,显然是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

平时没什么特殊爱好,最多与朋友叙旧聊天。

典型的无所事事,闲来写文的枯燥生活。

唯一奇怪的是,他在创作《烛火之谜》之前,写的都是情爱。

什么《混血酒吧女》《黑道喋血传》,充满了复古的气息,只看封面,若沧都明白里面的内容有多么的少儿不宜。

八八年的时候,林风声突然转性,出版了《烛火之谜》,一改曾经的颓靡风气,变得富有逻辑起来。

初版的《烛火之谜》,杜先生已经叫徒弟们去网上搜罗。

发送给若沧的,仅仅是留在旧书贩卖网上,由呆板印刷体制成的简陋封面。

从外观来看,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推理,没有夸张骇人的设计,简洁明了的用黑色线条,勾勒出了一支蜡烛,呼应《烛火之谜》。

林风声的手写签名,也附在旁边,毛笔字流畅的一笔而就。

封面没什么奇怪,再往下翻,文档里写着林风声交往密切的朋友现状。

三十多年过去,与他同龄的年轻人,都已经六十华发。

在他们眼里,林风声性格内敛,是个热爱写作的好人。

哪怕若沧能从林风声字里行间读出讥诮命运的气焰。

也不妨碍外人觉得,这是一位彬彬有礼的老实人。

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仇家,更不会得罪人的。

时隔多年,他们提到林风声,仍是扼腕痛心,谴责凶手杀人如麻。

这些资料没什么奇怪,让若沧觉得窒息的,是那些年的新闻报道。

没有网络的年代,大家获取外部信息,全靠报刊杂志。

这些刊登《烛火之谜》及林家凶案的报社,简直像极了造谣传谣窝点。

“林家灭门惨案,盖因祖上作恶?”

“作家写书揭发豪门秘辛,却遭人雇凶灭门!”

“帮派残忍杀害富二代,只因他创作了这部?”

标题赫然,耸人听闻,很像震惊部的祖先。

里面翻来覆去讲述笔者的猜测,一点儿事实根据都没有。

若沧皱着眉快速扫视,心想难怪破案之后第一电视台要做专题节目。

怎么那些年的报纸,个个跟营销号似的,闭着眼睛胡吹乱造!

越往后,新闻报道的重点已经不是凶杀案,而那本。

《烛火之谜》的名气,竟然在作者惨死后走红,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几年的相关新闻看下来,都能揣度出当年媒体的心理。

猎奇、从众、博眼球。

无论是恐怖作品提名,还是推理列表,都会出现《烛火之谜》的名字。

并且附带点评:“虽然故事本身简单,推理生硬,但是背后的血色才是它最为耐人寻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