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闻说不平事(第2/4页)

正等着颜四点头,谁知他却先来了一句:“请先生不要再叫我四当家了。我与他们,从今往后,桥归桥,路归路,互不相干。”

“哦?那么请问该怎么称呼阁下?颜四先生?”

对方微微一愣,随即道:“抱歉,还没向安先生通报姓名。我本名叫做颜幼卿,颜文忠公之颜,幼有所长之幼,白衣卿相之卿。”

安裕容没想到他有这么一个风流蕴藉的好名字。在心里默念两遍,才道:“颜幼卿是吧?重新认识一下,安裕容,安之若素之安,绰有余裕之裕,从容不迫之容。”说罢伸出一只手。反应过来对方多半看不见,正要说话,便被一只瘦而有力的手掌握住。刚刚感受到指节和掌心表面粗硬的老茧,已然一触即分。

敛住心神,问道:“你觉得我方才的提议如何?”

“多谢先生好意。只是……我还有点事情要办。”

安裕容顿时好奇心起:“哦?你还有什么事非要出城去办?山里还有老相好不成?”

“不……先生说笑了。我……确实是有事,要上山一趟。”

安裕容直起身:“你还要上山做什么?玉壶顶上都搬空了。傅司令可是打定主意,要拿这奚邑城做大本营,村子里凡是腿脚利索的,几乎都跟着下了山,就没剩几个人。再说了,上山一趟,便是你脚程再快,来回时日也不短,你怎么保证能及时赶到寿丘,寻回你的嫂嫂跟侄儿?若中途出了岔子,怎么办?”

“我自会尽快。嫂嫂他们……只要能跟随先生上车,之后自己照顾自己,想来无需担忧。”

安裕容有点生气,冷冷道:“颜幼卿,你若拿不出足够的理由,我凭什么把该你领走的三个人带上火车去?嗯?”

颜幼卿一时没说话。安裕容心头冒火:“阁下既然这么忙,还在这里浪费时间作甚?你今天根本不必来,看看我安某人做不做得出抛下妇孺的举动!”

这么些时日,安裕容都是一副玲珑心窍好脾性,偶尔带点纨绔无赖习气,可从没跟谁急过。颜幼卿被他突然几句低吼惊到:“你……你不要生气。”

安裕容冷笑:“生气?与我何干?我生的哪门子气?”

颜幼卿觉得他这是更生气了。心里明白这人是一心为自己好,想了想,道:“事出有因,先生若不嫌我啰嗦,便都说与先生知晓罢。”

“哼!”

对方一片赤诚,颜幼卿便也不再隐瞒,从头说起:“先生可知,玉壶顶之所以叫做玉壶顶,正因为其形肖似茶壶之故。之前先生等人所居,算是壶盖位置。而主峰侧面,自半腰另外分出一座细窄而又陡峭的山崖,则算作壶嘴。这壶嘴之上,才是傅中宵与曹永茂选定的牢狱,专用于关押人质。”

安裕容来不及感叹终于知道了师爷姓名,便因最后一句话大吃一惊:“你的意思,玉壶顶上,另有牢狱?”

“没错。那壶嘴上方,有一处天然岩洞,洞口开在光滑峭壁之上,而洞底距洞口有数丈之高。若无人协助,除非绝世高手,否则插翅难飞。”颜幼卿停了停,才道,“此前我大嫂三人,便住在洞口附近,每日里做的事,即以吊索将食水送入洞中……”

安裕容按捺不住,打断他:“你是说,那洞里还关着另外一批人质?——你大嫂都出来这么久了,那些人岂不是全饿死了?”

“我们离开之时,往洞里多投了许多食物。中间下过几场雨,洞中想来多有积水,能叫他们活命。我若不抓紧回去,将他们搭救出来,那才真是死路一条。”

安裕容被这意料之外的残酷事实惊得呆住,好一会才呐呐道:“是什么人被关在那里?怎么没把我们也关一处?这事儿……有不少人知道罢?玉壶顶上的人全下来了,这不是……这不是……要活活饿死他们么?”

颜幼卿轻轻回答:“事到如今,莫非先生还以为,这仙台山里住的,是什么善男信女不成?”

见安裕容似乎仍沉浸在惊骇之中,他接着道:“壶嘴岩洞里关着的,才是真正用来绑票勒索的人质。在你们到来之前,曹耀宗刚带人干完一票。只是没想到,劫车的事这么快就办成了。紧接着,张定斋又带兵封了山。那最后一票几个人质,自然就被丢到脑后,没人管了。至于为什么不把你们关一处,一来那岩洞里头不够大,装不下这么多人;二来不论人还是东西,出进都要靠吊索,十分不便;三来关在洞里的人,吃喝拉撒睡,全混一块——你们是傅中宵要拿来换富贵前程的贵客,哪能如此对待?”

不必怀疑,安裕容知道,颜幼卿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对方所描述的境况,才是真正身陷匪巢人质生涯。

想了想,道:“我明白了。你看这样如何:这会儿很快就天亮了,不如你在我这里歇一歇。先别忙拒绝,你要去搭救那岩洞中的人质,我知道你武艺高强,单枪匹马便能成事。我要说想给你帮忙,恐怕反倒是个拖累。只不过,等到你去,那洞里的人多半没剩多少精神力气。你在我这歇一个白天,养精蓄锐。我呢,别的忙帮不上,弄点便于携带的食物药品给你,甚至替他们弄点路费,应该勉强做得到。不过多出一个白天,总不至于因为晚去这么点工夫就多死几个。你这么什么都没准备赶过去,即便将人救出来,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