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金公主

大德殿空荡荡的,只有杨坚、高颎、杨素三人,面对着跪在地下的齐王宇文宪。

杨坚的心情颇为复杂,宇文宪有多冤枉,他比宇文宪更清楚。

齐王平生志气才略,不在已故的周武帝宇文邕之下。

遗憾的是,身为太祖第四子,以序承位,宇文邕先他一步登上帝位,得以尽展平生抱负,而太子第五子宇文宪尽管将才出众,尽管建下无数攻城略地之功,尽管大半生都战战兢兢地看着宇文邕的脸色行事,却连家产性命都无法保全。

当年专权的宇文护被杀后,向来与宇文护亲近的宇文宪赶紧入宫请罪。

武帝宇文邕表面上温言安慰,还命宇文宪带人前去查抄宇文护家产,并下诏命宇文宪为新任大冢宰,但没过几天,武帝便下旨改革府兵制,不再准大冢宰带领所有府兵,所以宇文宪只得了虚职,并无实权,此后武帝也对宇文宪猜忌重重,让宇文宪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猜疑之中。

一方面,武帝不准宇文宪弃官归隐,宇文宪常有奇谋,攻无不克,齐兵闻大周齐王之名便闻风丧胆,宇文宪见自己威望太盛,便托病辞官,可被武帝当朝痛骂,说他不愿尽忠王事;另一方面,武帝又对宇文宪处处设限,忌惮甚深,伐齐时,宇文宪为讨好武帝,献出全部家产做兵饷,武帝表面嘉许,背后却对杨坚等人猜度,称宇文宪此举,是为了收买军心,干脆拒绝接受。

如此艰难的处境,也亏宇文宪还能支撑到今天,但在今天这个傍晚,宇文宪已注定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杨坚与宇文宪在太学曾为同学,念着同窗之旧,他也曾想要向宇文赟说情,搭救宇文宪的性命,可一想到宇文宪多次在宇文护、宇文邕面前说自己有帝王之相,欲除去自己,他求情的话便不想说出口了。

宇文宪望着面前三位熟悉的大臣,他深知杨坚不会为他说话,以杨坚的国丈身份和军中势力,倘若他真想回护自己,或者自己还可以苟延残喘几天,可是,这样谨小慎微的人生,宇文宪也实在过得厌倦了,再忠诚不二、再小心翼翼也没有用,他过人的才华便如惊人的锋芒般,令宇文邕、宇文赟在龙椅上坐立不安。

宇文赟大步走了出来,这是个格外瘦弱的少年,登基之后,宇文赟纵情酒色、为所欲为,身子骨越发不支。

此刻,长风吹过空旷的大德殿,吹得宇文赟身上的奇装异服飘然如飞,也更显出他的形销骨立。

“宇文宪,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宇文赟怪笑着坐上丹墀上的座椅,俯身问道,“朕任命你为太师,你居然抗旨不遵,三公之位,尚且不能如你所愿,莫非你想杀了朕,来个兄终弟及,当大周皇帝不成?”

宇文宪不改颜色,朗声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皇上以此怪罪于臣,臣冤枉!”

“冤枉?朕就是试探试探你,看你这个举世称赞、攻伐无数的贤王,在先帝去世之后,会不会起反心,如今你连太师的位置都瞧不上,不是想当皇上还是什么意思?”

宇文宪道:“微臣才干平平,却长居高位,心中每不自安。先帝在世时,臣也曾多次上表,乞求弃官归隐,回家侍候多病老母,可先帝每次都责备臣不肯为国效力、为君分忧,是以臣才勉力支撑。如今贤君即位,国有能臣,老臣只求交出所有名位与家财,带老母远归关陇,终身隐居,望皇上明察。”

宇文赟冷哼一声道:“你把先帝搬出来,想吓唬朕不成?那个老东西早就该死了,朕从小被他打骂长大,打得朕这个太子多少年来胆战心惊、生不如死,这半年来,朕把他的女人全都睡了,还没解朕的心头之气。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年那个老东西在大德殿上对朕棍棒相加之时,宇文宪,你可曾劝解过半句?可曾对朕有半点怜悯?”

宇文宪叹道:“先帝对皇上望之深而责之切,又性同武夫,常以棍棒训子,老臣背后多次劝说,可先帝却说,太子将受国器,不以严训,难以成人,老臣也以为,太子平时所为,多有不合情理之处,受点教训,未必不是好事。”

宇文赟勃然大怒,对高颎、杨素道:“拿鞭子来,朕也要在这大德殿上让他尝尝鞭子的滋味,老东西死到临头,居然还如此嘴硬。”

高颎犹豫着不肯动身,宇文宪是他的故主,虽然算不上深恩重义,但宇文宪的为人,高颎深知。

宇文宪是个极为聪明能干、也极为谨慎小心的人,曾为武帝立下灭齐、破洛阳城之功,功高如此,谋深如此,又身为帝裔皇叔,却要无辜受戮,高颎心底其实很为他不平。

可不平又如何?他姓的是“独孤”,身负的是独孤家的血仇。

宇文宪堪称宇文泰诸子中最贤能的一位,又处处压制随国公杨坚,对杨坚和独孤伽罗极为警惕,多番上奏要武帝除去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