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真假千金10(第3/3页)

难得见她这么孩子气的模样,靖海侯和游氏忍俊不禁。

还没走到,就见一个人兴奋异常地冲过来:“成了,成了!”

阿渔喜形于色:“做成功了?”

来人点头如捣蒜,才发现靖海侯和游氏,连忙请安。

靖海侯好奇:“什么成了?”难道是阿渔说的锄地工具,思及此人喜出望外的神色,靖海侯脸色微微一变。

“回侯爷,耧锄成了,小的们试过了,用这东西锄地,比之前快上七八倍。”

靖海侯眼前一亮:“在哪?”

那人赶紧起身带路,领着一家三口到了一块田地上。

“这就是耧锄?”靖海侯看着摆放在中间的木架子。

阿渔点头:“是把耧车和锄头结合在一起,所以就随便取了个名在耧锄。”历史上,这种工具就叫耧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锄种效率。

阿渔又让人再示范一遍。

亲眼见识到这种工具的效果之后,靖安侯喜上眉梢,此物若是推广至全国,委实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幸事。

靖海侯看着阿渔的眼睛彷佛在发光:“好孩子,天下百姓都会感谢你。”

“是大家的功劳,我问了好多老农,他们给了我不少建议,还有工匠们,要没有大家帮忙,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想得出来。”阿渔道。

靖海侯更加欣慰:“每一个都有赏,重赏!”

阿渔扬唇灿笑。

游氏比阿渔笑得还灿烂,一脸的与有荣焉。

次日,靖海侯进宫面圣,献上耧锄。

当今圣上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王,闻言,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就去御田试验,甚至亲自下场用了一回,连连道好:“有了此物,百姓省时省力,大善。太子,你来试试看。”

太子接过扶手,用耧锄锄了一小片地,估量一番,眉目含笑:“父皇,这耧锄微微用力,便可入土二三寸,日耕不缀,一日约可锄二十亩地。”

皇帝龙颜大悦,将推广一事交给太子,转脸对靖海侯:“当记爱卿一功。”

靖海侯躬身道:“臣不敢居功,此物乃小女与众农户工匠集思广益之成果。”

“爱卿之女?”皇帝微微讶异。

靖海侯:“乃臣年前刚刚寻回之嫡女,小女长于民间,亲自下地耕作过,知农事艰辛,便想略尽棉力。”他还没沦落到要去抢女儿功劳的地步,女儿长于乡野,婚嫁时会被人挑理,但倘若陛下金口玉言夸赞,可大大提高她的身份。

皇帝也听说过靖海侯府嫡女被偷梁换柱一事,捋须而笑:“还未恭喜爱卿明珠复得,爱卿之女身处逆境,却未自暴自弃,依旧忧国爱民,有乃父之风。”

一旁的八皇子眉心微不可见地皱了皱。

靖海侯:“陛下谬赞,臣女愧不敢当。”

“当得起,她功在百姓,于国有功,该赏。”皇帝大手一挥,一一赏赐靖海侯阿渔以及与耧锄有关的老农工匠,其中几名工匠还特招进入工部,协助耧锄推广。

得到赏赐的老农工匠恨不得将阿渔供起来,尤其是实现了阶层跨越的工匠。

山庄内暗地里嘲笑阿渔‘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的人觉得脸有点疼,讪讪地想,到底是侯府千金呢。

朱先生也有点尴尬,本以为女弟子不务正业,不想干的是再正经不过的事了。此后,对阿渔的改造大业大行方便。闺阁才女和造福民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过了好几日,温泉别庄内的萧老夫人才知晓阿渔得皇帝称赞厚赏一事。耧锄利于百姓劳作,农乃国之根本,上下无不交口称赞。

萧老夫人心情复杂地捻着手上佛珠,论理萧雅瑜有此造化她该高兴,这是整个靖海侯府的荣耀。

只随着萧雅瑜一举成名,本已经逐渐冷却的调包之事,再一次被翻了出来,舆论更加偏向萧雅瑜,与之相对的,落在珺儿身上的指责更加刻薄。

萧老夫人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萧雅瑜名声越好,珺儿的名声就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