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鼓角高鸣日月悲

顺治四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

傅山顶风冒雪回到家中,大包小包的,带着很多年货。

“这么多好东西啊……”傅眉啧啧赞叹着,因父亲在场不敢放肆,不便细细说给褚仁听,便拉着褚仁,一样一样捧到褚仁手上,让他去摸,去嗅。

傅山爱怜地看着两个孩子,脸上绽放出久违的微笑。

“爹爹!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啊?不然为何突然这么大方?”傅眉笑道。

“胡说!在你眼中,爹爹就那么小气吗?”傅山佯怒,随后又莞尔一笑,“确实有两个好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一个?”

“自然是先听大的,后听小的。”褚仁自失明以后,便比较少言寡语了,此时被这融融喜气感染着,也插了一句嘴。

傅山捻须笑道:“好!那就先大后小,先国后家。这大喜事原本是不该说的,但此刻说出来已经无妨了,薛宗周、王如金两位的义军,已经起事了,就在今夜!”

“今夜?这马上就是年根儿了啊?”傅眉问道。

“正因为快到年根儿,鞑子防务松懈,才便于起事!”

“那另一件喜事呢?”不知怎地,褚仁不愿意听到他们提起关于反清复明的任何消息,或许是因为褚仁知道,不管开局有多美好,最终都是会失败的。而每一次失败,都付出了无数汉家男儿的鲜血与生命,无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褚仁不想听,也不忍听。但,又觉得不甘心被异族统治,奋起反抗并没有错,不让他们去做,难道任由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绝望中煎熬吗?

“另一件喜事是关于仁儿的,爹爹寻了个古方,专制仁儿的病,目前万事俱备,只欠药引。”

傅眉惊喜交加,“真的?!那是什么药引?我们快去寻了来!”“需要经年戴过的旧竹斗笠,数目还不少,总要三五十个才够用。”

“好!我明天就去采办!”傅眉很是兴奋。

“你要怎么弄来?”褚仁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是欢喜的,但却是那种淡然的欢喜,或许是这些日子来勤练书法,不仅书法有成,连性子也恬淡了许多。

“这个容易,我去买五十顶新斗笠来,站在城门口,见到有人戴旧斗笠,就走上前去以新换旧,相信没有人不答应,三五日的工夫,就可以凑齐数目了!”

傅山嗤笑了一声,“道理是不错的,但是此时却行不通,因为北边战乱,城门盘查很严,待义军起兵,又会大乱,所以我才不让你们进城。你在城门口这么一闹,不出一个时辰,就会被抓去了,判你个蛊惑人心之罪,你有什么话说?本来以新换旧,就不合情理,到时候你可是百口莫辩。更何况,目前隆冬天时,若无雪,哪有人戴竹斗笠出门呢?”

傅眉愣了片刻,又道:“那……只好找亲朋故旧搜罗了,还有爹爹您治愈过的那些病人。”

傅山点点头,“只能如此,明日若无事,你就去办吧,先弄到十几顶,我们就可以先治起来了。”

“是!”傅眉兴奋地拉住褚仁的手,上下晃动了几下,喃喃道,“太好了!太好了……”

一碗冒着热气的苦药,端在褚仁手上,浓烈的药气依然遮不住那“药引”带来的浓重的脑油气味,让人不由得作呕。

“喝吧!忍耐些,凉了就更难喝了。”

傅眉柔声劝道。褚仁一咬牙,一闭眼,仰头把那碗药,一口气灌了下去。

傅眉忙用帕子拭去褚仁嘴角溢出的药汁。

褚仁只觉得口中一甜,一枚杏干已被傅眉塞到了自己嘴里。

这一苦一甜的交替,从飞雪飘飘的隆冬,吃到了飞絮漫天的仲春,褚仁的眼睛,依然没有复明。同样的,万里江山家国天下的复明,也还是混沌一片。

姜瓖起义[1]失败了,他的地盘,从晋陕两省十几个城,缩回到大同一城。重兵围城,清军的炮火,将大同城垣生生削去了五尺。最终,弹尽粮绝,易子而食的大同,没有屈服在清军的红衣大炮之下,却死于内乱之手,姜瓖被部将所杀,清军的铁骑,又一次踏破了大同的城门。又一次屠城,又一次满城浴血。几番离乱逃过生天的人们,终究没有逃过这一次屠戮的网,无论官吏兵民,尽皆不得幸免。没有炊烟,没有灯火,残破城垣拱卫的荒城之中,一片死寂,只有昏鸦口中的人眼,野犬口中的白骨,闪着森森的寒光,说着悲凉。

薛宗周、王如金义军的情况虽然未见明显颓势,但也已经显露出衰败之相。大同既定,清军自然可以腾出兵力收拾这些零星的义军,败亡,似成定局。

一片烂漫春色的衬托下,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愁云惨雾更显得浓重了。褚仁的心,也渐渐冷了,灰了……失明两年,不见复明,也只得认命了,不再抱任何希望……好歹有傅眉的承诺在,他要当自己的眼睛,就这样一辈子扶持着,在一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