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熹妃(第2/4页)

此时看着德妃心不甘情不愿的用膳,明日还得老老实实的出席登基大典,宋嘉书心里还是挺痛快的。

为了四爷,也为了……

她想起年侧福晋倒下去的样子。那本来或许是能够留下来的孩子。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大吉。

雍正帝登基,次年改年号为雍正元年。

这一日天气绝佳,虽是冬日,却是阳光明媚,霞光漫天。人人皆谓之吉兆。

典仪在十三爷兢兢业业的监督下,也完备细致,并无差错。

于是四爷这一日心情就很好。哪怕登基大典后,群臣并内外命妇理应参拜圣母皇太后娘娘,而德妃始终不从这件事,也没怎么影响四爷的心情。

主要也是没期待。

德妃都要寻死觅活过了,四爷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见德妃今日只是不肯受礼,也觉在意料之中,并不怎么失望。

甚至之后,太后的册封礼德妃拒不肯受,甚至不肯迁入慈宁宫,非要长居永和宫的时候,四爷也表示无异议:“所谓孝顺,正该顺应太后之心意。”

因而,德妃非要住永和宫,四爷也就去永和宫给太后请安。

绝口不再提请太后受册封礼,请太后移宫的事儿。甚至还告诉内务府,太后既不肯住,慈宁宫可以不必修整了。

不错,又省下一笔银子,可以用来装修养心殿。

耿氏私下便跟宋嘉书笑道:“太后娘娘没准想以这个不迁宫,不受封来辖制皇上,想让皇上答应些什么,她老人家再受封呢,结果现在……”别人给你梯子不下,别人把梯子抽走了,就只能坐在房头上下不来了。

宋嘉书也表示赞同:太后大约想着,皇上初登基,要为天下人表率,怎么能不奉生母为后,奉生母移宫,岂不是叫人议论。于是还坐等皇上三顾茅庐呢,结果皇上一顾就算完:请不动朕还不请了。

要说雍正爷确实是个好脸面怕人议论的人,太后娘娘想的也没错。但她老人家不知是不是忘了,就她这些日子搞得事儿,已经让她与皇上的母子关系被人翻来覆去议论过好多回了。

俗语说得好,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皇上也烦透了,被人议论的事儿不差这一桩,你要住永和宫就住吧,不搬拉倒。

——

如今,宋嘉书她们私下里说话称呼四爷为皇上,已经很习惯了。

登基大典完了的那一日,世事就尘埃落定,这大清朝,已然换了新帝。

宋嘉书翻着手里的册子:这会子她正帮着耿氏在整理淬心院的东西。

圣旨已下,待过了腊月初八,她们便要从雍亲王府搬到后宫去。各院的人都在加紧盘点自己的细软体己并惯用之物。

正所谓深宫如海,在宫里规矩大,行事自不如在王府方便。这会子圣旨特许她们搬家,那么能带进去的最好都带进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凑手了。

宋嘉书从前的强迫症和整理癖,在这会子就发挥了作用。凝心院的东西连一草一木都是条理分明,登造在册的,且做成了两份:一份按照物品入凝心院的日期笔录造册,一份则是每年整理的,按照物品分类并贵贱排序的册子。

所以这回要搬家,凝心院很快就收拾出来了。

于是宋嘉书应耿氏的恳求,帮着来一起整理淬心院之物。耿氏跟弘昼不愧是亲母子,一样喜欢将东西铺的到处都是。除了钱财耿氏自己收的很明白外,淬心院的库房则是毫无头绪颇为杂乱。

以至于耿氏的大丫鬟青草急的这两日都出现鬼剃头了,头顶秃了一块,只能花银子买了些假发编到头上去。

耿氏颇为不好意思,难得有点羞答答的跟宋嘉书提出救援。倒是宋嘉书来了一见这乱象,眼睛都有点发亮:要是能把耿氏这里收拾的利利索索,多有成就感啊。

何况,收拾东西的体力活用不用她干,她只负责强迫症分类那部分就行了。

耿氏见自己屋里乱麻似的样子,到了宋嘉书手里就有条不紊起来,表示佩服之余还有点沮丧。

宋嘉书还安慰她:人各有所长。

于是耿氏这会子就发挥她的所长,陪聊八卦。

方才说完了太后之事,耿氏又兴致高昂的与宋嘉书讨论起宫里的宫室。

“如今先帝爷的妃嫔多移居到慈宁宫偏殿,后殿和寿康宫中了。现在东六宫,除了太后娘娘的永和宫,已经尽数空了出来,只是不知道皇上要把咱们分去哪里。”耿氏掰着手指头数。

太后不肯去慈宁宫,皇上也不闲着慈宁宫这一座大宫殿,都不必整修,就直接在后殿和偏殿里塞满了人。

实在也是先帝爷的后宫数量庞大,不如此根本住不开。

就这,还是雍正爷开恩,让年老且有子女的妃嫔出宫随子女居住,不在占用宫里地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