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到帝京了(第3/5页)

“再说吧。”冯妙随口敷衍。

冯福全:“去就去吧,我赶紧去把你和俩孩子的口粮送到公社粮管所,换成全国粮票你都带上。我打听过了,你们不是城市户口,进了城也没有粮票。”

冯妙忙说:“爹,我这里还有一些粮票。”

冯福全:“多带点儿,总比缺了强,城里不比咱农村,喝口面汤都得要票。”

冯妙这才得以回去收拾东西。

等她一走,老爷子跟冯福全和陈菊英说:“你们就别拦着了,她到了帝京,好歹是跟冀南到一处了,这丫头嘴犟,去都去了,哪能不去找冀南,就算她不去找,冀南很快也该知道了,有孩子牵绊着,一家子不就团圆了吗。”

冯妙可不知道,她这一走,似乎所有人都默认她去帝京会去找方冀南。几天后宋军探亲回来,看到冯妙的院子关门闭户,东西都搬到老宅那边了,一问,村里人就跟他说,带着孩子去帝京找方冀南了。

“真哒?”宋军,“哎,她可算是想明白了。”

冯妙可不这么想。

她上辈子、这辈子,见识虽然不少,其实都没怎么出过门,这还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带着两个孩子出了门才知道,出门有多不方便。

冯妙带的行李不多,只带了娘仨的衣服和随身东西,还有一床棉被,这年代走到哪儿都得背着棉被。再加上带着小孩坐火车,吃的用的总是要有,得亏有个徐长远同行,徐长远自己没啥行李,就完全充当了骆驼的角色。

尤其不方便的是,一路上,他们常常理所当然被认定为“一家四口”。

就,很尴尬。

于是冯妙就教两个孩子喊“叔”,喊得大声响亮些,起码减少一些误会。徐长远买了两张下铺,两个铺位隔着一格,火车铺位太窄了,肯定躺不下他们娘儿仨,这样一来,徐长远就主动说他晚上带着大子睡。

徐长远虽然瘦,可身材也不矮了,冯妙笑道:“你带着他也不太睡得下呀,你也睡不好,我再补票一个铺位吧。”

“我之前也想多买一张的,可是小孩太小了,你给他单独一个铺位不行的,怕他半夜翻身掉下来。”徐长远说,“还是我带着吧。”

冯妙也为难,不光怕掉下来,孩子小,又是在咣当咣当的火车上,他晚上离不开大人。

“大子,走,跟叔去那边睡,叔给你讲故事。”徐长远哄着大子走,大子眼睛看看妈妈,其实不太愿意,但也知道妈妈一个人带不了他们。小东西眨眨眼,慢声细气问了一句:“叔,几点了?”

“差几分钟八点。”徐长远看看手表。

“那,我再玩一会儿行吗?现在还不困呀。”

徐长远不禁笑起来,答应他说行吧。冯妙就让大子也上了铺,跟二子一起躺着,拍着两个孩子哄睡。拍了好一会儿俩孩子才睡实了,过了会儿徐长远过来看,咧嘴笑笑,小心地把大子抱走了。

“这是你啥人呀?”对面铺的中年妇女问。

冯妙说:“亲戚。”

“我起初还当时你孩子爸呢,还寻思要不我跟他换个铺位,又听见你家小孩喊叔。”

“不是。家里的亲戚,他都还没结婚呢。”

“还没结婚呀,看着也不小了。”那妇女啧了一声说,“没结婚没孩子,对小孩还挺细心的,一看就是脾气好,有耐心,这样的男同志可不孬。”

“对呀。”冯妙笑道,“回头我得帮他介绍个好对象。”

正月份的最后一天,阳历3月8号,冯妙带着两个孩子抵达帝京。火车到站的时候天已经落黑了,人多,冯妙一手一个孩子,背着个包袱,徐长远一手扛着大行李包,肩膀挂着他自己的挎包,手上还拎着个网兜,一行人跟着出站的人流挤出来,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到了。

徐长远四下张望一圈,没看到熟悉的人,便笑道:“冯妙同志,我带你们坐公共汽车回去,也不算太远的,你们再辛苦下。”

冯妙忙笑道:“不辛苦。这一路你才辛苦了,徐同志太谢谢你了,要是我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坐火车,还不知得怎么手忙脚乱呢。”

“用不着客气,我这不就是奉命去接你的吗,你不知道,庄老听到消息可高兴了。”

他扛着行李走下台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喊他的名字。

“有人来接我们了。”徐长远看着来人笑。

来的是一个男同志,跟徐长远年纪相仿,跟冯妙介绍说这也是他们工作组成员,也是庄老的学生,叫李志。

“还以为不来接我们了呢。”徐长远道。

“哪儿能啊。”李志笑道,“这不是庄老说天都黑了,冯妙同志还带着小孩子,让工作组派个车来吗,你也知道用车得先申请,我又跑去要车,紧赶慢赶才来到。”

冯妙一听赶紧道谢。徐长远和李志把行李拿上小吉普车,先把她们送去招待所暂住一宿,第二天早上刚吃过饭,徐长远和李志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