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票和票子(第2/3页)

冯妙:……

宋军:“放心吧,你别怕,我平常夜里都在家,真要来个什么毛贼坏蛋,你就使劲喊一声,我就听见了。”

宋军说完走回去,一手推开大门,又回过身来。

“放心吧,方冀南会回来的,你别听那些人瞎说八说。”他顿了顿说,“那小子跟别人不一样。”

“……”冯妙,“我没担心,我好着呢。”

能不好吗,方冀南走时给她留了一千五百块钱,加上她手里原本攒下的小两百,她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算方冀南不回来了,哪怕做最坏打算,再过两年,就该开始改革了。

半个月后,冯妙收到方冀南的挂号信,厚厚一封,沉甸甸的,冯妙签字后从邮递员手里接过来,拿在手里还琢磨,真有这么多话要说?

结果拆开一看,两张信纸,中间均匀平整地夹着花花绿绿的票据,冯妙一样样归类分开,粮票、布票、肉票、棉花票,少部分糖票和油票,冯妙不禁一乐。

“妈妈,是爸爸的信吗?”大子凑过来问。

“对。”

“爸爸信上说啥了?”

“我还没看呢。”冯妙拿起信纸,一边看一边跟大子讲,“你爸说,你爷爷身体还好,不过你爸现在有点忙,回不来,叫你们好好听话。”

一低头,二子爬到她腿上,小手抓起两张红色票票揪着玩,冯妙赶紧哄下来。

“二子,这个不能撕,记住没。”她拍拍二子的小脑袋,“这是糖票,回头给你们买糖果吃。”

小孩关注点立刻就转移了,二子从她腿上跪起来,抱着她脖子:“妈妈,糖果,买糖吃,要吃糖。”

大子:“对对,买奶糖,大白兔。妈妈,有肉票吗,我想吃大肉包子了。”

“行,等会儿咱们就去买肉、多买点儿白面,给你们包大肉包子,正好二子的奶粉也快喝光了。”

冯妙想了想,家里三只鸡,俩小孩基本上每天一个鸡蛋,二子断奶后断断续续一直吃奶粉,大子喝得少,也不知道营养够不够,反正现在手头宽裕,以后也给大子每天喝奶粉。

转头一想,不行啊,她怎么带俩孩子去镇上?

自行车前梁装了藤编的小童椅,以前一家四口出门,大子坐前边童椅,她抱二子做后座,方冀南一辆自行车带一家子。现在她自己骑车,二子坐前边,可大子才四岁,坐后座肯定不行,万一掉下来。

“大子,妈妈去镇上给你们买肉,带不了你们,你领弟弟去姥姥家玩行不行?” 她跟大子商量。

大子咬着手指头,纠结了一下同意了。

冯妙便把俩小子抱上自行车,二子坐前边童椅,大子坐后座,推着自行车去老宅。

结果一进大门,陈菊英就笑着迎上来说:“正要去叫你们呢,你爷爷上午去镇上开会,顺便买了一斤肉回来,这天气又不能放,我正琢磨怎么吃呢。”

“爷爷又买肉了?”冯妙一笑,心说打从方冀南走了以后,老爷子每次去镇上都得捎带点什么吃的喝的回来,生怕俩小孩受委屈似的。以前方冀南去学校上班,经常会给小孩带零嘴,他走了半个月,老爷子光买肉就买了两回了。

旁边大子已经雀跃着喊“大肉包子”,陈菊英说那咱们就包包子。

吃包子不炒菜,园里鲜嫩的黄瓜摘几根,鲜辣椒剁一碟,煮了一锅绿豆汤。豆角肉的白面大包子,大子一口气吃了三个,二子也吃了一个,吃饱了满足地拍小肚子。

每次家里包包子、蒸馒头,基本都是做两样,少做几个白面的给孩子吃,大人吃兑了玉米或者荞面的杂和面。

“娘,给你点粮票。”冯妙掏出一小沓票,解释道,“方冀南寄回来的,还有几张布票和棉花票,你收好,预备年底振兴结婚用。”

“家里还有一些,今年发的我们谁也没舍得用,都攒着呢。”陈菊英接过来看了看,嗔道,“这么多?用不了用不了,加上家里攒的,够给他打两床被子了,剩下的你拿回去,给俩孩子好好做件衣裳。”

冯妙又塞回去给她,说家里还有。

“那你娘就收着吧。”冯福全道,“粮票就不要了吧,我们三个人挣工分,粮食够吃了,你留着,好给孩子买点儿细粮。”

“粮票不用,带两个孩子你也没法上工干活,都拿回去。”爷爷开口道。

冯妙也不再推,从容装回口袋里。

“冯妙,生产队育红班缺个人手,你去吧。”老爷子抬头对上冯妙沉静的目光,居然难得地跟她解释道,“我看你缝纫的活儿也没多少,育红班反正都是小孩,二子如今大一点了,带去育红班也不耽误你照看孩子,育红班六个工分,不比你下田少。”

爷爷这是怕方冀南那边没个谱,她们娘仨生计没了着落?开始居安思危了。冯妙低头搅动碗里的绿豆汤,不禁玩味一笑,这老爷子,自己心里也不踏实了吧,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