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3/9页)
他本是有事过来询问苏恬,结果看到这样一副画面,心情实在一言难尽。
媳妇儿自从买了四合院之后就疯了,怎么办,好捉急!
******
时间平静前行。
苏恬一边打理着公司的事物,一边努力学习,两边兼顾,竟也处理的很好。
这天,胡教授上完课后,面色激动的把苏恬叫到身边,拿出一本杂志,指着上面一篇文章对苏恬说:“苏恬,你的文章发表了!”
其实苏恬早就已经知道了,不过看到胡教授那么激动的样子,她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这次苏恬发表文章的这本经济学杂志,在国内首屈一指,十分权威,很少有本科生能在上面发表文章,翻开目录,上面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的经济学大家。
苏恬以一个大二生的身份,第一次投稿就能被选中,可见她的能力。
而她的观点,也的确十分独特,国内基本还未出现,胡教授看完后,忍不住拍案叫绝。
“把高精的数学算法运用到金融领域,实在太妙了,也亏你怎么想出来的,这个全新的领域在国内还没有人涉及,苏恬,你可算是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胡教授对苏恬大加赞赏。
苏恬是怎么想出来的,首先自然是因为她来自于未来,思想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人,超前太多;其次,这两年来,她在学习方面从未懈怠过,除了上课管理公司,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短短两年,燕大图书馆金融类方面的书几乎都被她看遍了、吃透了。
更难得的是,她并不是死读书,而是有自己的思考,结合实践,勇于创新。
她从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而努力。
从大二开始,苏恬开始上胡教授的专业课,不过,在此之前,两人就已经接触了一年,胡教授对这个学生也是重点关照,时常跟苏恬探讨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苏恬从中也学习了不少,进步神速。
胡教授一直都清楚,他的这个学生思想与常人不太一样,每每跟她说到专业方面的东西,苏恬都能与众不同的见解,但她还是没想到,苏恬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因为苏恬的这篇论文,她成了整个金融系最为瞩目的学生,金融系的教授们还把她请去了办公室,让她详细阐述一下她的观点。
苏恬面对着这么一群人,并不怯场。一众经济学的老教授则如嗷嗷待哺的孩童一般,听得很是认真,连连点头。
胡教授对苏恬寄予了深厚的希望,竭尽全力的栽培她,带她去参加金融高峰论坛,在这样的地方,苏恬的见识更为开阔,认识了各路金融领域的大咖。这让她非常满足,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差距,更加努力的汲取知识,迎头赶上。
大四的时候,苏恬进入中投实习。
作为一个本科应届生,她理所当然不受重视,刚开始的时候,苏恬无所事事,也接触不到任何核心的业务,基本都是在打打杂而已。
一些老员工知道她是实习生,打趣一个本科的实习生过来基本就是发青春呆的,苏恬从不辩解,不过她没有自怨自艾,抓住一切机会多学多看,不懂得就多请教。
直到进入中投三个月后,苏恬开发出新的金融算法模型,所有人都震惊了,连高层都亲自来过问此事。一些老前辈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苏恬甚至都还没出校园,才二十几岁,怎么可能会做到连研究生甚至更高学历都没法做出来的事情。
但后来,这一项新算法模型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才成功让那些人闭上了嘴巴,高层大为赞赏,实习还没完,就热情邀请苏恬留下来,并给她预留了位置,给予的待遇颇为丰厚。
苏恬笑笑,没有立刻接受offer,只说等到毕业以后再决定。
转眼,大四即将结束。
这日,苏恬被胡教授叫到办公室,帮他整理那些文件报告。
作为胡教授最得意的门生,苏恬做这些早已驾轻就熟,但今天,胡教授明显不是因为还有别的事情,果然,苏恬整理到一半,听到胡教授问她:“苏恬,毕业之后有没有什么打算?”
苏恬确实还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她犹豫了一下,诚实的跟胡教授说:“老师,我现在有点纠结。”
胡教授推了推眼镜,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苏恬便道:“学院给了我保送研究生的名额,我可以在本校直接读研,而中投那边也给了我offer,领导很重视我,待遇也很不错。老师你觉得我现在是继续学习,还是去工作?”
难得看到得意的弟子问出这样的问题,胡教授并不直接给出建议,而是问道:“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
“坦白说,我还没想好。”苏恬眼里有一丝迷茫。
胡教授咳了一声,道:“其实你不止这两个选择,你还有第三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