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忙碌(第2/3页)

李玉英单脚站起来,拿起拐杖慢慢地走回房间,闻言就说道:“捐一千吧,这些钱就算有剩下的,你大伯他们也不会乱用。”

这次南山村打算修建一条四米宽、一百五十米长的水泥路,除去财政补贴的资金,村民们还得自筹资金大约两万元,平均每人需要交一百元,大部分村民是愿意交的,不愿意交的那部分不是生活特别困难就是特别吝啬。

幸好南山村人团结,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就免掉,大家没多大意见。至于特别吝啬的人倒是没有,毕竟大家都是爱面子的。这次不交,那往后二十年就是特别的谈资了,绝对让对方的名声变臭。

等李玉英休息后,杜善薇回房,第一时间就打开微信,在“兄弟姐妹群”里发出消息。

杜善薇:姐妹们,我真的要在村里扎下根了,明天我要开始整地了,好紧张。

二堂姐杜善琳:放心,如果你亏掉裤子买不起化妆品,我会赞助你的。

大堂姐杜善洋:二妹你不要吓她,薇薇,缺钱的话跟我说,我还能借你一点。

二堂弟杜善玮:三姐,你这是创业恐惧症,树还没种下去呢,你就担心养不活了。放心啦,百香果和黄皮树都很容易养活的,要相信聪哥的专业。

表弟钟文聪:就是就是,表姐,要相信咱们的水平和运气!你的运气一向很好,今年肯定能赚钱。

……

接下来,群里的兄弟姐妹们纷纷冒泡,或安慰或支持……群里很快就热闹起来。

当初的老祖宗生有五个儿子,所以整个南山村就有五房人。杜善薇这一房是长房,按照以前的说法,大爷爷杜庆华应该是族长,只是现在是新社会了,不讲究那一套,但封建残余还是有的,外界的人把杜庆华当做整个杜家的“族头”,涉及到村里的事总喜欢找他商量,在村中的威望极高。

此外,村里的辈分是按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来排,循环使用。

杜善薇就是“善”字辈,这样一来,他们兄弟姐妹的名字放在一起就能让人大致知道他们的关系,唯一的缺点是容易混淆,外人常常记不住他们兄妹们的名字。

杜善薇他们这一辈,从曾祖母那里算下来,她就有两个堂姐,一个堂哥,两个堂弟,一个亲弟,合起来兄弟姐妹有7个,其中年龄最大的有三十岁,最小就是她亲弟杜善茂,今年才十五岁。

杜善海和杜善洋是亲兄妹,名字最后一个字是水字旁;杜善琳和杜善玮是姐弟,王字旁;她自己杜善薇和杜善茂是姐弟,草字头;最后一位是四叔的独生子杜善晋。

杜家自诩有点文化,给小孩取名字颇为讲究。

因为长辈们相处和睦,所以兄弟姐妹们之间的感情不错。这次杜善薇要回村种田,他们对此都十分支持,纷纷给予远程指导和精神鼓励。

见话题越飞越远,杜善薇赶紧拉回正题。

杜善薇:我今后应该要经常外出,就想着买一辆皮卡,皮卡适合农村,可以拉肥料之类的,好用。你们在车行认识有人吗?希望能便宜点。

这话一出,几个年纪小的顿时不说话了,倒是大堂哥杜善海开口。

杜善海:我一个朋友在市里卖车,待会我给你电话,你和他联系,我这边也会跟他提前说一声,让他给你最优惠的价格。

杜善海今年三十岁,大学毕业后考公进入体制,现在在县政府办工作,交游广阔。

杜善薇:谢谢大哥^_^。

二堂弟杜善玮:三姐,开皮卡车不符合你的气质啊,不再考虑一下小汽车吗?

杜善薇不想理他,其实她也想开一辆好车啊,可经济状况不容许,她能有什么办法?工作三年,她一共攒了15万元,本来以为资金是够的,没想到真正实践起来,这点钱似乎不够用啊。

话虽如此,杜善薇在纸上算了算,车还是要买的。

想到就去做,下定决心后,杜善薇第二天去市里看车,没几天就从市里开回一辆七万多元的皮卡车。有了车,她赶紧开车去事先看好的苗圃谈定百香果苗的价格。

一亩地大约种一百棵苗,一棵苗卖两元,这样一算,五千块就没了。

至于黄皮果树苗,钟文聪直接在农科院买,到时再请假跟着大车回来。

因为杜善薇种地的事,一开始动工,整个南山村也跟着热闹起来。杜家除了在养伤的李玉英和在学校读书的杜善茂,其他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好不容易才赶在清明之前把果苗都种下。

钟文聪在地里转了一圈,见田里的泥土一垄一垄排得整整齐齐,上面的果苗浇水定根后长得精神,他的神情就流露出满意,侧头对旁边的杜善薇夸道:“表姐,你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事情办成了,还做得井井有条。我预计不错的话,这些果苗的成活率应该很高,后期需要补苗的地方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