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2/3页)

郁宁上前问道:“你在作甚?”

那汉子一抬头看见郁宁就忍不住瑟缩了一下,扑通一下跪了下去,老老实实的答道:“小的在刨坑,准备来年种树。”

“你也是这一家的?”

“是的。”

郁宁问道:“我看见你的兄弟在西边挖坑也说要植树,你们为何不一起?”

“大哥和二哥说现在那头刨好了就来帮我。”汉子答道。

郁宁点了点头,原本别人家种树也跟他没什么关系,他也不打算去管,但是他心中突然一动,想起来一句话来:两树夹屋,定丧骨肉。

他淡淡的道:“不许挖了。”

汉子抬头小心翼翼的看着郁宁,见郁宁也在看他,便飞一样的低下头去。“贵人……可是这……”

“我说不许挖了,就是不许挖了。”郁宁甩了甩袖子,穿过他直接入了宅中去了,芙蓉留了个眼神给侍卫,让他留下处理此事,虽然不知道他们家少爷为何突然心情就不好了起来,但是按照郁宁平时的心性行为,甚少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少爷这么做,定然有少爷的道理。

侍卫应了一声,抱拳道:“芙蓉姑娘快去吧,此事我来处理。”

“嗯。”芙蓉急急地去追郁宁去了。

***

翌日,雪停了下来,郁宁等人便加紧赶路去秦安府,又被雪绊着走走停停,最终七日的旅程走了整整十一日,这样一来留给郁宁的时间就很有限了。

或许是天公也有心作美,郁宁到的那一天恰好是个晴天,有道是:

一看风水清其贵,二看行藏地心良。

三看时日为第一,四择高师理阴阳。

五看山家当立墓,六遇山人选地方。

七逢天地开通日,八忌瘟期少日光。[①]

今天是个晴天,黄历上又是个黄道吉日,恰恰满足了七八两条,是一个非常适合上山去看风水的日子。

雾凇先生要郁宁来此处,一是为了让郁宁替他再次理顺此处风水,使此地无忧;

二是此处风水甚佳,又有雾凇先生堪舆,郁宁来此布下风水局后便能受到此处风水的反馈,算是长点经验值;

三则是郁宁是雾凇先生的代传人,在郁宁找到下一代传人之前,雾凇先生若是在此处下葬,天道自然认为郁宁是雾凇先生的弟子,他便可以受雾凇先生一二阴泽。

雾凇先生所选的地方在秦安府的首府旁的一座小山上,名叫阳明山。来接应的是一个老叟,年纪虽大,却十分精神,这样冷的天气,王管事穿着两三件夹棉的衣服,又裹着厚重的毛皮斗篷,远远望去看着跟只熊似地,而这位老叟则是只穿了一件厚实的皮袄,看着轻盈又利落。

王管事为郁宁介绍道:“这位是宋叟,是这山上的老猎户了,今日便是他给我们做向导……也是雾凇先生的看墓人。”

郁宁自车上下来,对着对方拱手见礼:“宋叟。”

“当不得郁先生如此称呼。”老叟一笑就露出了一口黄牙,却不显得难看:“郁先生,我收了雾凇先生三百两银子答应替他看着这块地,如今郁先生也到了,快跟我上山去看看吧。”

郁宁点了点头,正想上马车,对方却摆了摆手说:“这阳明山不好走,马车过不去,只能骑马……驴也行。”

“那就听您的。”郁宁抬了抬手,几个侍卫留下看管马车财物,剩下的人则都是跟着郁宁上了马。老叟自己骑的是头驴,但是胜在熟知地形,与郁宁他们的马一道居然也不显得很慢。

山上到一半的时候,郁宁就发现越往上积雪就越少,等到了山腰的时候,积雪几乎都已经看不见了。虽然是冬日,两侧的树木略微有且憔悴,却还算得上是青翠可人,郁宁不住的在心中暗暗点头。

——不愧是雾凇先生亲自挑选的地方。

只看这里山川呈现三面环抱的趋势,道道山脊皆是婉约多情,背靠的那座山要稍微高一些,如同一座结实有力的靠山,将大多数的风雪都阻隔了起来,不过美中不足的是,郁宁这一路走来都没有看见有水的影子。

要知道风水风水,有风无水,就算不上什么好风水。

一行人又爬了半个时辰就到了山顶,放眼望去,只见前头是一片巨大的山谷,山林之间弥漫着厚厚的雾气,林木在其中若隐若现。再下到山谷,便觉得有热意蒸腾,又走了不过半盏茶的时间,一片玲珑的雪白的平地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最为奇特的是,这块平地周围种满了玉兰花,此时玉兰开了满满的一树,玉兰玉兰,花若其名,其花如玉,其香如兰。几人再定睛一看,这哪是什么平地,分明就是一座小潭,只不过潭面上铺满了雪白的玉兰花,故而远远望去才像是一片平坦的地面一般。

潭面上不断凝结着雾气,想是周围的雾气便是从这小潭中溢出去的,芙蓉眼前一亮,道:“难道是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