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六十七(第2/3页)

加上旁边的安时舟,他应付得尤为吃力。

安时舟管着礼部,忙着楚国来使一事。楚宋接壤,两国也算是相敬如宾,多年前战乱结束后就没有再起干戈,这个时候来问好让人觉得奇怪。

就算不打仗也没有好到互相出使的地步,他不敢放松警惕,让各地驻军加强防备,又与陈统领商议宫廷的防卫。闲暇时带着人去查看给来使用的驿馆,一点都不敢放松。

皇帝放手将这些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她也想收拾温轶,但是楚国出使宋朝,她就先将温家的事压一压,等楚国人走了之后再说。

打发朝臣后,她就去偏殿休息。

皇后在殿内翻着绣样,她欠赵攸一件衣裳,不好不补的。近日无事她来崇政殿等皇帝的时候,顺便看一看绣样,来日动针的时候也有底子。

皇帝是抱着有关楚出使宋的奏疏来的,她觉得皇后不同寻常,心思了得,就想问问皇后的意思。

皇后被赵攸这一举动吓到了,见她笑得小狐狸就不解道:“陛下这是做什么?”

“我觉得皇后对楚略有了解,就想问问你的意思。”赵攸道,她在一摞奏疏里翻了翻,找到一本后就在皇后面前翻开,殷勤道:“朕给你读,你就说说你的想法。”

楚宋两国并没有贸易往来,就算有也是商人之间偷偷来往,朝廷捉到后是要问罪的。

这封奏疏说的便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两国互通贸易。赵攸拿不定主意,她知晓闭关锁国是不利国家发展的,可与楚开通贸易后就怕他们使什么坏计策。

皇后在前世里知晓这件事的,皇帝在她面前提及过,不过只言片语。这件事朝上也曾议论过,温轶当时提出合理的策略,只是皇帝疑心病太重,没有采用,甚至与温轶一番争执后,驳回这道奏疏,依旧关闭两国贸易。

只是这些事现在的赵攸是不知道,她斟酌须臾就小心道:“确实温轶在这个方面很有能力,或许可以听听他的意思。”

赵攸握着奏疏的边角愣了下来,书里温轶的策略就是对的,只是皇帝没有采用,以至于楚国使者落寞而归。

皇后这时却提及要听温轶的,她整个人顿住了,难不成皇后当真是穿书的?她面上没有显露疑惑,就道:“我知晓了,待明日朝堂上商议再说,皇后觉得是开还是继续关闭。”

“依我之见是要开的,不过等楚国使者先提及,这样我们就掌握主动性了。”皇后道,她见小皇帝蹲在自己脚下,就伸手将人扶起来,接过她手中的第二道奏疏。

赵攸抓住重点,继续追问皇后:“阿沭,你觉得楚国会派什么人过来?”

皇后翻开奏疏的动作顿了顿,细细想过后眉眼微蹙,生冷道:“不知道。”

赵攸被她不悦的语气吓了一跳,自己悻悻的将目光落在她手中的那本奏疏上,说是楚国内部纷争。楚帝年过不惑,先皇后死后重新娶了新后,太子是先皇后生的,矛盾就在这里看出来。

太子十八,为楚帝不喜,这次出使的就是他。

赵攸托腮,其实出使的还有新后生的嫡次公主,年方十四。那个公主放在她的时代就是混血,肤色雪白不说,长得极为好看。

那个时候温瑾还吃醋了,原著里的感情戏码。她不太喜欢看,一带而过,最后那个公主在宫里人间蒸发了,那个太子只当不知这件事,带着人若无其事地回国去了。

具体的怎么回事,她就不记得了。

因为她不看两人腻歪啊,温瑾善用攻心计策,皇帝被耍的团团转,她觉得心机婊恶心就没有看了。

嗯,现在后悔了!

她往皇后处挪了挪,小眼睛瞄了瞄,攀上她的肩膀,低声道:“阿沭,你怎地不开心了?”

“臣妾很好。”皇后瞥了赵攸一眼,将奏疏看完之后与她道:“楚太子身患旧疾,为帝后不喜,但她有位聪明的皇妹,嫁给了丞相。楚与宋不同,丞相是女子。”

赵攸不知这些细节,瞪大了眼睛,“楚为何如此开放?”她有些忍不住脑补了狗血的场景,莫不是那个公主主动去攀附丞相的?

皇后知晓的略微详细,也是因为后面楚攻城了,不过那时丞相不在了,得势的是新后生下的皇子。她将奏疏合上,与赵攸解释道:“楚有女帝宠幸过女子,立为后妃。丞相与公主之间不过是娃娃亲,是先皇后临死前给女儿找的好人家,小公主可比丞相小了十来岁。”

赵攸颔首,接过皇后手中的奏疏道:“我觉得太子可信,若是楚由他继承皇位,两国指不定能化干戈为玉帛。”

“那也未必,太子活不久。”皇后淡淡道,她看向赵攸道:“你觉得太子可信,倒不如主动联系那位公主,太子短命,她或许会主动争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