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驰援(第2/4页)

鲁肃笑笑:“太熟不听话倒不见得,我猜他是舍不得走,舒县有你陪着,日子过得又宽心,便假托照顾家中老母亲,在这里多赖几日。”

斗笠下,周瑜的嘴角微微翘着,带着些微笑意,鲁肃甩出钩去,说:“我娘几年前还说,找媳妇得比照着周公瑾找……”

周瑜一言不发,抽了篙双手持着就要抽鲁肃,鲁肃一边笑一边躲,说:“温和稳重,沉着大方……”

孙策笑着上船来,说:“公瑾!我猜你个个相好的都被你揍过了!还不住手!走了!”

周瑜将篙朝湖底一戳,带着小船,悠然划过巢湖。

翌日,孙策前往山中,取道孤山上路,留下一百人在舒县入山口处守候报信。而飞羽直至此刻还未归来。

周瑜前去相送,周瑜本想与孙策一同去,然而家中仍需有人主持大局,鲁肃需经手为孙策购置战船,招兵买马,否则周瑜也想把他派了去。

“万万不可好战。”周瑜再三吩咐道。

“知道了。”孙策说,“你比我娘还爱啰唆。”

“去吧。”周瑜说,“有事令飞羽传信。”

孙策策马离开几步,回头又看着周瑜,打趣道:“你不祝主公旗开得胜?”

“必须旗开得胜的。”周瑜道,“别得意过头了,夏天不可胡乱喝脏水!”

孙策笑着说了句玩笑话,周瑜要追上去揍他,孙策却带着四百骑兵,呼哨一声出了山谷,周瑜又看了会儿,方缓缓离去。

这日起,鲁肃几乎是全力以赴,搬到周家住下,两人一日到晚,俱在核查造价,查对账目,只因鲁肃将舒县南面的一处造船坊给买了下来。木头、铆钉、绳索、油漆等材料都从江南各地运来,周瑜常常离开,一走就是三四日,宿于船坊内,鲁肃则趁着这个时候,前去打听风声,并招揽水军。

如果一切顺利,今秋第一批二十艘战船,便可下水。然而士兵还成问题,周瑜亲往舒县县令处谈过,如今天下纷争既起,无论是舒县自身,还是整个郡内,都需要有地方军护卫。县令被周瑜说动,于是周瑜便在巢湖畔设立兵营,亲自带着招回来的新军练习射术与水战之术。

眨眼间春去夏来,初夏时节,周瑜与鲁肃都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去看母亲,却发现飞羽正在家中等候。

周瑜终于得到了孙策来信,上面提及战况一切都好,假以时日,荆州必能攻破。孙策正在伺机攻打江陵县,而刘表则闭门不战,孙坚正在设法攻城。

孙策的字迹甚潦草,末了“勿念”两字龙飞凤舞,可见是在战场中匆匆写就。瑜收起信,正要朝吴氏汇报战况时,却听房内传来一声陶瓷脆响,并吴氏惊呼。

“伯母!”周瑜推门而入,忙扶着吴氏。

吴氏道:“不小心打碎了碗儿,这可太不当心了。”

周瑜忙吩咐人进来收拾,问:“伯母最近身体如何?”

“不知道为什么,”吴氏说,“这几日里总是心神不定的,孙策有信来了?”

周瑜定了定神,将信读了,吴氏才放了心,说:“没事就好,这些天提心吊胆的。”

周瑜道:“待水军之事办完,我就去江陵走一趟。”

吴氏道:“这可多亏你了。”

吴氏显然有点心慌,周瑜又让她好好休息,才走出廊来,站在院中时,周瑜不知道为什么,也有点心神不定,仿佛荆州那边出了什么事一般。末了,周瑜暗嘲自己关心则乱,总是穷担心,派飞羽送了回信,叮嘱孙策,刘表手下俱是身经百战,剿灭水寇的猛将,凡事不可力敌,须听孙坚指挥,尤其穷寇莫追。

这一次,飞羽的回信更慢,显是军中传讯,拖住了这带有灵性的白隼。四月芳菲褪尽,即将进入江南雨季时,周瑜等到了飞羽的又一次来信。

飞羽扑棱扑棱在桌上停下,爪上带着一方血布,触目惊心。

大雨倾盆,狂雷电闪,整个江左一带入夏,雨季来临,犹如老天爷将水怒吼着朝下倒。长江水涨,飓风没顶,沿途所有船只俱撤进了避风港。一人戴着斗笠南下西去,在江畔被阻住了去路。

“今天不能开船了!”船家喊道。

那人全身湿透,牵着一匹马,也不知从何处而来,被大雨淋得狼狈不堪,全身都是水。他掏出一个布包,抖出近十两银子,单手在柜台上一摊,船家从未见过这许多银子,定定看着他。

旅者将斗笠稍稍推高了些,露出他苍白的俊容—正是周瑜。

他的脸上带着水,头发已全然湿透,却不愿摘下斗笠。船家想了想,说:“不成!客官!我知道您有急事!这么大的风浪,江水暴涨,决计是过不去的!”

周瑜又掏出三片金叶子,手指一撮,放在柜台前。

金光闪闪,船家连呼吸都停住了。码头上的风大得要将木港也一并摧垮,进进出出的船老大们俱驻足以视,却无人敢收取周瑜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