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豆蔻香·改朝换代(第2/4页)

这般前后一折腾,等屋子里安静下来以后,林氏已经累得头都有些晕了。

“母亲坐一会儿吧。”六娘子见状,拉着七娘子一起搀扶着林氏入了座,然后有小丫鬟自觉地上来倒了热茶放在了林氏的手心中。

林氏深吸了一口气,揭了茶盖滤了茶沫子喝了一口热茶,总算略略地压了惊,这才有些气力开口问远哥儿和致哥儿道:“你们两个从上个月起就住在了书院,这来回总是能遇着翰林院的人,可知宫里头的情况到底如何了?”

陆青远和陆青致面面相觑了一番,然后陆青远开口道:“其实前两日就有些不对劲了,先是翰林院的齐大人接连三日没有来书院,接着史大人也出了事儿,不过先生们大多都还在,是以大家都没特别警惕。直到昨儿夜里,连连冲进来几十号的官兵,抓了书院里的好些先生,大伙儿才私下议论是不是宫里头出事儿了。”

“你们呢?你们有没有事儿?”林氏慌张地问道。

陆青远摇了摇头道:“那些官兵倒是没有为难我们做学生的,只是一整个晚上没让睡觉,第二天一早他们也就撤走了。书院里自然乱了,我和致哥儿正在研究要不要赶紧回来,就看到父亲派来的徐伯了。”陆青远声音很是沙哑,听得出来一夜未眠的疲倦。

林氏闻言多少放心了些,随即又道:“是如你父亲说的,东宫、申王里应外合造反了吗?”

陆青致点头道:“是。来抓人的似乎是皇上的人,据说宫里头出了奸细,所以太后娘娘才能和申王内外勾结。又道现在申王的兵队蛰伏在宣城,按兵不发就是为了等宫里头的指示,不过眼下传言满城,七七八八的,也不知道哪个消息是准的。”

“那……那为何昨儿那兵士来找你父亲的时候,寒刀上都是带着血的?宫里头没有打起来吗?”林氏心有余悸,只觉眼前星星点点晕眩直冒。

陆青致皱眉道:“这儿子就不清楚了。”

林氏一愣,却也失笑道:“是了是了,母亲也是着急糊涂了,你们也不是在宫里头的,怎么会知道这些。快,杨妈妈,快带两个哥儿去洗漱干净了,然后带他们去睡一觉,瞧他们两个眼圈都黑了。”

“唉。”杨妈妈应声带着陆青远和陆青致出了屋。

林氏又冲七娘子和六娘子道:“你们两个也下去吧,这两日怕是整个宣城又要乱了,你们……没事儿也不要出屋子了。”

“是。”六娘子和七娘子乖巧地福了身,然后无声地退了出去。

走到回廊处后,七娘子一把拉住六娘子的手道:“你说……会不会出事儿?”她问得笼统,却眼神紧张,樱唇轻颤,看得出还是很害怕的。

六娘子停了步子,反握住她的手道:“若是有事儿,早打进城了不是吗?”不知为何,此时此刻,六娘子忽然没来由地信任起那素未谋面的沈家小四爷来。

他,若如旁人传得这般神乎其神,一定能让整个宣城化险为夷的吧。

而九爷,蛰伏多年,若真志在皇位,无论如何也一定不会放过申王造反这个机会的。

不过隐隐的,六娘子总觉得整件事都有些不对劲儿。纵使现在大周是幼帝在位朝臣专权,可不管怎么说,台面上还是有个皇上在的,不论大小,他都是一国之君。所以,不管是申王还是九爷,只要在这个时候动一动抢龙椅的念头,那都是谋反,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株连九族,永世不得翻身的。

纵观前朝帝王史,但凡谋反夺位的几乎没有什么好下场,最有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最后都是惨死的。对于这整件事情的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只留了一句“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的痛笔。

想到这里,六娘子不禁打了个寒战,她忽然觉得,赵老太爷是聪明人,聪明人只看得上聪明人,若是众人口中的九爷是个急功近利的,那自己的外祖父一定不会愿意由野进朝二度出山的。可如果九爷真的这么运筹帷幄,那他也绝对不会如此明晃晃地打着一个造反的旗号来和申王抢王位的。

那么……他如果利用申王的这次谋反,旗号便会由“造反”变成了“清君侧”!而九爷到底如何算得出申王这次造反是个机会呢?看着陆老爷的姿态,他虽口口声声说皇宫里很乱,可远哥儿和致哥儿还能毫发无伤地回来。再看看赵老太爷,一把年纪地折腾在皇宫,若是他这把老骨头朝夕不保的话,自己前两日去赵府,从外祖母的口中也能多少听出些眉目的。可眼下,申王的叛军蛰伏在皇城,但整个皇城还能如此的太平安闲,连个宵禁令都没有,若这是叛军造反的前奏,那未免也太安静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