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第2/3页)
赵诚一来谢淳就停下同孔明的谈话,叫他先说,听完什么都没有说又转头跟孔明说当年粮饷的事。
赵诚也不明白王爷什么意思了,去的时候要他连郡王爷当时的表情都要描绘清楚了,可怜他盯着人看了许久,生怕看漏了。真的传回来了消息,王爷又什么都不说,王爷的心思越来越难猜了。
难不成真让黑棋去做种马?
“当年白师兄同家父传过消息,他已经找到了当初兰州向西州买粮的账册,之后再传来消息就是他私自出京被下狱。”
一般人犯罪不是大理寺审,只有皇亲国戚朝廷命官才由他们审理,大理寺的牢房也不是长期羁押人的地方,里头的人大多待不了多久就会被流放,大雍轻易不杀文官。
一般人犯事进不去大理寺,一般人想进大理寺探望也没那么容易,能进去探望的都要圣上手谕,宝郡王拿来容易,旁人可就行不通了。
谢淳在兵部这些日子,将能看的文书档案也都看了遍,一切都自然合理,还是要从当年白大人的事入手。
当初白大人是负责督查粮草押运的钦差,途径兰州时,十万大军的粮草被意外焚毁,白大人畏罪自杀,这事处处透着蹊跷。
历来粮草看守第一个要防的就是火,怎么会着火,二来白大人并不是那样的人,说他在大火中丧生还更可信些。
然而他不但畏罪自杀,还留下了一封遗书。
孔明说:“不若查一查刑部?”
当年案件审理完毕,所有物证判决书都已经在刑部存档,白大人的遗书应该就在那,只是他们在刑部没有人。
而如今赵王就在刑部,是不是要同赵王合作,这事得王爷定夺。
摘星楼里的先生连说几天,当真是叫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皇上是个千古名君,只是有个不争气的儿子,竟当着众兄弟的面和一个戏子厮混。
御史向来是闻风而奏,如今这丑事都传的这样远了,自然不可能不动。雪花似的折子就飘向了御前,都是告老五私德不修,身为皇子,却不能为天下表率,请圣上下旨斥责。
皇上将这事拿到了朝堂上说,朝上有告谢涟的自然也有为他脱罪的:“魏王殿下酒后失德,圣上确实应当降旨斥责,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却有居心叵测之人将此事传遍了京城,望圣上明察。”
两拨人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宣和难得来一次大朝会就听他们吵吵了半个多时辰。不过也没白吵,至少看出来了为谢涟脱罪的几位大人身后基本都有二皇子的影子,
退朝之后宣和喊住他:“二哥留步。”
谢泯自然知道那天的内情,宣和一向和老七走得近,他直接就将宣和划在了老七那一边:“宣弟好算计,为了帮他,不惜连自己都压上了?”
他对付老五初衷原本只是揍老五一顿出出气,但如今在他们几个眼里怕都是认为,那天是谢淳设计叫老五出丑,而他拿自己当饵诱老五犯事好推着皇帝责罚老五。
宣和自己都差点信了,但这事没法辩解,索性认下,总比叫人知道谢淳连着他一起算计了的好,宣和有些憋气,说话就更冲了:“这么个草包,二哥这样费尽心思也要保下来,莫非是有什么把柄在他手里?”
谢泯的表情没什么破绽:“都是自家兄弟。”
宣和便说:“魏王府的随侍在大理寺,不单单供出了威胁我府上车夫意图劫持我的事,还交代了当初魏王派刘全出去的事。”
怕谢泯不知道刘全是谁,宣和还特意提醒他:“刘全就是买凶意图截杀裘老的魏王府随侍。”
这事到底还是皇帝说了算,皇上拍板说了要彻查便彻查。
这一回根本没有顺天府的事,是真正意义上的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
旧案复审,认证物证具在,比第一次审理效率还高些。结果呈上,皇帝便下了圣旨,魏王不忠不孝,私德不修……连着当初将皇帝气得昏迷的罪一起算上直接夺了爵,圈禁在府中,无诏不得出。
倒是没有从玉牒除名贬为庶人,王府也还给他留着,但他也是大雍重新建朝以来第一个被夺爵的亲王。
这样的惩罚不可谓不重,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但圣旨中罗列的罪名,有一项是弑君谋逆,这罪状常人沾上一星半点都要诛九族,倒没人再为谢涟开脱。
便是二皇子也只向皇帝求情,希望能偶尔去王府看看弟弟,这个时候老三倒是同他站在了一处,左右已经不成气候。
老五被夺了爵,宣和却没有多少畅快,解决了老五还有老二。他一个一个地对付,说是要同他们清算去年皇帝昏迷时的账,客观上却也在帮助谢淳扫除障碍,这算什么?
林安捧着一张请柬请宣和过目:“这是赵王府上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