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婚约(第7/14页)
维桑手轻轻一抖,嬷嬷刚成亲不久丈夫就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在军中当了百夫长,也在被朝廷征用的三万人之列……出征之前听说就要成亲,姑娘是青梅竹马的街坊,可他坚持要回来再迎娶那个姑娘。
可是这三万人……最后会有多少人回来呢?
她慌忙低下头,喝了一大口水,用力将眼底的水泽堵回去。
丫鬟刚刚将早膳的碗筷收走,就有人用力敲了敲门,在屋外问:“郡主在么?”
维桑心跳漏跳一拍,下意识站了起来。
“侯爷请您去一趟。”
维桑站在书房门口,里边却是一丝动静也无,几乎叫她疑心里边没有人。她小心翼翼的推开门,恰好见到父亲手扶着桌角,身子却在慢慢的倒下去。
她脑子里嗡的一声,不顾一切冲了进去,用力推开正要扶父亲起来的江载初,慢慢护着父亲坐了起来。
江载初手悬在半空中,因为被她推开,便只能后退了两步。
送她回来的时候,她还乖乖地依偎在自己后背;可现在,她像变了一个人,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隐约还有赤红的颜色,失去了理智一般看着他,尖声叫道:“你对我爹说了什么?”
他慢慢将手放下,眼神由黯然变为平静,目光移到韩壅的脸上,淡声道:“侯爷,还请节哀。只是陛下的旨意……恐怕没有回寰的余地了。”
元熙五年元月。
皇帝亲征归来后,第一次在仪凤殿召见群臣。
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脸色有些恹恹的。自然没有人敢提起刚刚结束的那场惨烈战争,新年伊始,为了让这个帝国的年轻统治者舒心,大臣么无不选择了最轻松吉祥的话语。皇帝听完大臣们所奏的事,轻轻挥手便宣布散朝。
内殿里有内侍服侍他更衣,缓步出来的时候,周景华早已在外等着。
周景华是周太后的亲侄子,也是皇帝的表兄,皇帝与他并不见外,略略问了些蜀地民生,便沉吟着问:“宁王可有消息?”
只要有皇帝一天,他的亲弟弟便注定要过着这样遭受排挤猜忌的日子,周景华对这一点很是了解,自然也懂得如何投皇帝所好,连忙答道:“宁王在蜀地任转运使,别的都好,只是赋税加重后蜀民反弹太大,宁王擅自将四抽一改成了五抽一。”
皇帝冷哼了一声,脸色有些铁青。
隔了一会儿,周景华小心翼翼道:“蜀侯那边,陛下该如何抚恤?”
“不是赐了厚葬,也追封了么?”皇帝脸色沉了沉,“死都死了,还能怎样?”
周景华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当即咽下了口中的话,连连点头道:“是。”
话音未落,内侍进来通传,“陛下,元大人到了。”
“让他进来吧。”皇帝略略颔首。
元皓行着严整的官袍,整个人显得丰神俊朗至极,缓步踏进,先对皇帝行了礼,方才看了周景华一眼,略一躬身:“周大人。”
尽管元皓行官阶不高,周景华却不敢怠慢,连忙回了一礼。
“战后抚恤的事,皓行你还有何建议?”皇帝慢悠悠地问。
皇帝因为好大喜功,吃了这个大亏,元皓行心中清楚,却不动声色道:“陛下可知,去年的国库的收入,十之二三,来自川蜀?”
皇帝有些奇怪他此刻忽然提及这个,应了一声:“江南涝灾,关中又旱,朕知道。”
“可是川蜀也是一场大旱,朝廷并未赈灾,反倒加重赋税,甚至派出宁王作为转运使,可见……”元皓行顿了顿,淡声道,“盘剥之重。”
皇帝抿了抿唇,良久,忽然一笑:“朕明白你的意思。只是川蜀之地,蛮夷之民,多负担些,原也是应该的。”
“原本那一处地方民众秉性温和,倒也无所谓。只是这一次折损了三万青壮年男子,连蜀侯世子都没了,税率却依旧不更改……陛下,指望一个宁王在那里压着,只怕会有事。”
皇帝凝神想了想,轻轻低头,转动拇指上的翠玉扳指,淡声道:“现在不是没事么?”
元皓行淡茶色的眸子在皇帝漠然的脸上凝睇半晌,对他此刻内心的想法了若指掌。皇帝是巴不得川蜀出了事,最好借乱民之手解决了宁王……再不济,也能给宁王追加一个监管不力的罪状。呵……真正是,目光短浅。
他自小便与皇帝及宁王熟识,也清楚皇帝的心结,却只能说,谁来坐皇位这件事,立嫡不立贤,真当是天注定的。心中虽这般想着,元皓行面上却并未展现丝毫,只是谦卑地低下头,缓声道:“川蜀一乱,今年的国库,便撑不过三个月。”
皇帝盯着这个年轻人,悚然心惊。
宁王是要对付的。可是国库的银钱,也是国之根本。
若不是他这么一提,只怕自己还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