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不甘◎
今日的青石村十分热闹。
这一大早,便有不少宾客来到村里,除了那些被邀请的读书人外,还有不少是和青石村沾亲带故的,以及一些不请自来的。
来者都是客,青石村这边自然不会特地赶人。
这次村里摆酒的地方,仍是在祠堂前的那片空地。
祠堂边上就是村塾。
听说傅闻宵偶尔会来村塾给那些孩童上课,在场的读书人非常感兴趣,纷纷去村塾那边瞧瞧。
今日村塾没有上课,毕竟这样的好日子,大人们都去帮忙,村塾里除了一个先生外,没什么人在,自然也不拘着孩子去读书。
孩子们得了一天休息时间,都玩疯了。
村塾里的先生被那些读书人拉住询问,当然问得最多的,还是傅闻宵这位乡试的解元。
他们一脸羡慕地说:“傅解元以前给孩子们上课时,先生应该也在旁听罢?是否获益匪浅?”
先生:“……正是。”
其实傅解元给那些孩子讲课都是很简单的内容,太深的孩子们也听不懂。
先生也是仗着便利,在下课之余,去找傅解元指点文章,确实收获良多,这也是他当初愿意来应聘先生的原因。
“听说这村塾是傅解元出钱建起来的,傅解元实乃心善。”
先生:“这倒不是,是傅娘子出钱建的,也是傅娘子出钱给孩子们供免费午饭,要求不管男童女童都能入学。”
“啊?居然是傅娘子?”
“……”
接着轮到村塾里的先生拉着他们,告诉他们村塾是谁主张办的,村塾里的规定又是怎么样,他对村塾又有什么期翼。
总而言之,村塾里的先生起初是敬佩傅闻宵。
后来他反而更钦佩傅娘子,办村塾是她提出来的,村塾的规矩是她定的,让村中男童女童一起入学也是她提出来的,这才是圣人所说的有教无类,不拘身份,不拘性别……
看完村塾,有人提议去看昔日傅解元在村中居住之地,认为那肯定是一个风水宝地,不然怎么能出一个解元?
这话引来不少赞同。
他们直接去找村长,让村长带他们过去,说想参观一下。
村长:“……”
村长听到这话,觉得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在傅闻宵中举的消息传来时,青石村就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光顾,他们特地来青石村,说要亲身感受一下傅解元曾经居住的地方,要不是村长严防死守,只怕他们都想住进傅家在村里曾经的那栋房子。
虽然没住进去,但听说有人翻墙进去了。
这是傅家隔壁的大壮家亲眼看到的,赶紧去告诉村长,村长还以为进了小偷,带人过来查看,最后救出一个摔断腿的读书人。
因为这事,让村长都有心理阴影。
幸好,除了一些比较激进的,其他读书人行事还是很有分寸。
纵使如此,青石村最近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读书人,将青石村当成什么名山胜水转一转,若是时间晚了,还会去找村民借宿,村民们也可以赚上一笔费用。
倒让村里人的收入突然猛增。
所以对于这些事,村长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由着他们了。
就在村长要拒绝时,傅家人终于回到村里,那些读书人也不再围着村长,都纷纷跑去找傅闻宵。
村长总算松口气。
**
见傅闻宵被那些读书人热情地围住,郁离带着周氏和两个孩子走开。
她现在已经不担心傅闻宵会被人动手乱摸沾喜气之类的,以他现在的力气,估计没人能占他的便宜。
郁离将周氏和傅燕回兄妹俩带到附近搭起的草棚歇息,有一群老太太坐在那里说话,见到周氏,热情地招呼她。
她们也拉着郁离说话,感谢她当初出钱建村塾。
“离娘是个好的,幸亏你建了村塾,还出钱给他们提供午饭,孩子们现在吃得饱了,一个个都长得不错,还识了字,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哩,将来就算干不了地里的活,去城里找个活儿也能养活自己。”
说话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的孙子因为是早产,身体很虚弱,长到七八岁,还是个瘦伶伶的,一看就是干不了农活的那种。
以前她还担心,只有这么一个孙子,将来咋办哟?
现在好啦,孙子进村塾读书,听说学得很快,被先生夸了很多次,说他是读书的料子。老太太也不敢奢望孙子将来能考什么功名,只要以后能找份活儿养自己就行。
周围的人也一个劲儿地感激郁离,因为村塾的事,她们或多或少都是受惠者,自然不能忘本。
村长也会时不时会告诉村里人,一个月村塾用多少钱,这钱都是离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