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番外第三章 国家强盛了,看谁都想灭

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

大门牙道两侧皆古松怪柏,内有射殿、球场、石榴园、樱桃园,亭台花谢里种植着从江南、岭南进贡来的名花。

但别说普通百姓,便是官员也无法随意进入,只能通过外面的围墙,遥遥眺望这座皇家园林,想象着里面美不胜收的光景。

而每次入京赶考的士子,却能将这里当做心中的圣地。

因为唐时有曲江宴,专门款待高中进士多了一个第字的士子,宋时便有琼林宴,就设在这琼林苑中。

进士游街,琼林设宴,那是十年寒窗最好的奖励,岂能不让人心生向往?

只是前天司马光失魂落魄地站在苑外,又是在想什么?

“我去了!”

公孙彬招呼一声,牵着马儿,朝那边走去。

狄知远远远看着他与禁军开始交谈,仔细询问着什么,这才转身,朝着街头的公输居而去。

如今的汴京,有六十七家正店,正在飞速逼近七十二家,且每一家的生意都极为红火。

以京师的繁华,若是官府允许,这个数目实际上能翻一翻,但贵精不贵多,如今的状态不错。

公输居就是精益求精的正店之一,且是最为年轻的正店。

狄知远来到店前,没有急着进去,而是招来蹲在门前等客人的索唤,吩咐了几句。

再耐心地等待了两刻钟,那位索唤迈开长腿,提着一份餐盒快步奔来:“少郎君,长庆楼的桂花糕!”

“辛苦了!”

狄知远接过沉甸甸的食盒,打开查看了一下,取出铜钱递过去,这才朝着居内走去。

相较于樊楼的富贵奢华,清风楼的店面广大,新状元楼的寓意祝福,公输居的优势则是别有洞天。

它的前身只是大相国寺的一个小铺子,于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内飞速壮大,成了如今的规模。

店家最初有三位,朱娘子、喻平和玲珑。

朱娘子主事,喻平布置机巧,玲珑安排人手,原本只是当作一個小小的杂物铺,但恰恰在各种传奇话本风靡民间的时候,朱娘子开店,借着话本传奇大热,营造出特殊的探案环境,本以为只能赚一赚京师那些富贵衙内的钱财,没想到侦探话本经过瓦舍勾栏里的传唱后,也于民间大火,公输居的生意立刻爆火,直至成为正店,得教坊司入驻。

这也是正店的标志,毕竟真正生财的大头,不是菜饭,而是酒水。

宋朝的四京实行榷曲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购买官曲酿酒,有资格购曲酿酒的有两类:一是正户酒店,即正店;二是宗室、戚里和品官。

前者酿酒用于销售,后者酿酒用于自饮,朝廷在其中收取暴利。

历史上的榷酒收入,在宋初太宗年间,每年是一百八十五万贯,朝廷每年总收入两千两百多万贯,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到了真宗朝,每年的榷酒收入接近九百万贯,朝廷总收入两千六百多万贯,占比三分之一;

到了仁宗庆历年间,榷酒收入达到恐怖的一千七百多万贯,朝廷总收入四千四百万贯,占比接近四成。

这也是为什么教坊司的官妓,要在正店酒楼营业,就是扮演着卖酒女的角色,拼命地推销酒水。

现在的致和年间,去年三司的统计,朝廷的总收入三千七百万贯。

按理来说,收复河西,贯通商路,纳辽岁币,收入应该比历史同时期多很多,怎么还要少了一些?

但这恰恰是国家富强的体现。

没有为了应付西夏的暴兵百万,社会一系列问题激发,导致严重的三冗压力,朝廷也没必要拼命压榨民生,哪怕在吏治方面有了不少整改,也没有为了收税苛责州县,反倒是对于贫困之地多多免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是藏富于民,而非国富民贫,矛盾积压。

不然全看收入的话,南宋绍兴末年,国家一年收入高达恐怖的八千万贯,等到了宋孝宗年间,每年也有七千万贯,瞧着比北宋还要富有一倍,其实就是拼命压榨民力的结果。

如今国朝的富足程度,这个收入是完全健康的,也足以应付各种战事。

其中榷酒收入依旧达到恐怖的一千八百多万贯,几乎占据了一半,这不仅是四京的贡献,还有卖去北地的酒水,一年比一年多,以致于榷场都飘着香气。

言归正传,每家正店都是酒水收入的重要平台,公输居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不少客人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在袅袅婷婷的小姐身上,还在于口中的书卷,有时候手舞足蹈地辩驳着什么,争得面红耳赤。

此时狄知远走入店内,熟门熟路地往二楼走去,到了拐角,就见一位美艳娘子恰好从里间走了出来,眉目一亮:“狄公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