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官家放心,还有我!(第2/2页)

正因为此,群臣闲聊时的语气才会轻松。

除了两场罚以外,还有一场赦。

大赦。

太后亲自下诏,赦免了昔日的罪臣。

如寇准,丁谓,李迪!

这令朝野上下一片欣然。

首先,这群人的门生故吏就是狂喜。

比如三司使王曙,就是寇准的女婿,当年这些朝臣的门生故旧太多了,免不了受到牵连,仕途受挫,但至今在位的也有不少,他们当然希望看到昔日的恩主得到赦免。

其次,想想这些罪臣所做的事情吧!

反对刘娥为皇后,反对刘娥为太后,反对刘娥为执政太后!

各种上奏乃至于行动,甚至不惜发动政变,都要将她赶下台去!

相比起来,现在这些摇旗呐喊,希望官家亲政的所谓帝党,完全是小把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刘娥既然展现出了宽恕寇准丁谓李迪的胸襟,那么毫无疑问,近来这些为官家声援的群臣,也不会计较。

所以纵观太后的反击,说白了,还是打一棒再给颗甜枣。

挨棒的是陈执中和王拱辰。

一个是真宗朝宰执之子,入仕二十多年,又曾进言助官家正位东宫,根基深厚;

一个是新科状元,宰执女婿,前途无量;

这两位帝党的倒下,不是无足轻重,绝对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却又不至于直接把两府宰执扳倒,动荡朝局。

大赦更是体现宽宏大量,但实质上也不会为自己造就什么敌人,便似李迪这般当年的能臣,在外蹉跎十年,回朝后也不剩下什么余威,没有真正的威胁了。

太后掌控朝堂的手段,细细思之,着实让人感到心悸。

当然,更令人惊惧的,还是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以致于当众人来到外朝文德殿,走过繁琐的礼仪,询问过无关紧要的话题,当与官家并坐的珠帘后,那道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响起,明明并不高亢,却传出好远,让殿内皆有所闻:

“去年河西未定,谒庙献俘,大典延后,今河西安宁,北辽息兵,天下晏然,老身欲着衮服,行此大典,以示庄重,众位卿家以为如何?”

偌大的殿宇,顿时鸦雀无声。

群臣好似连呼吸都已停止,一片死寂。

本就支持太后的自不必说,不会出言反对,却也不敢在这个关头直接赞同,只在心里默默欢呼。

而原本喧嚣一时的帝党,此时居然如同一盘散沙,人人噤声,就实在令人侧目。

最关键的还是沉默的大多数朝臣。

或许是去年年初时,太后已经提出过这个念想,只是后来作罢,所以大家多少有了些心理准备;

或许是之前的风波酝酿,这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到了现在仅仅是太后继续以衮服祭祖,那似乎……还是能够接受的?

虽然如此一来,官家的威严势必受损,可终究比起太后奢求更多,引发更大的震荡要好……

“朕……想……反对……”

赵祯僵坐在椅子上,嘴唇颤抖了一下,心里的话无法说出口,眼神透出无助,落在最前排的宰执身上。

首相王曾,次相吕夷简,枢密使陈尧咨,参知政事薛奎,参知政事晏殊,枢密副使韩亿,枢密副使范雍……

两府宰执即便不是旗帜鲜明的帝党,也都是支持他的,但此时此刻,这群人的神态各异。

别说向来沉稳,不会随意开口的王曾、吕夷简、范雍,就算是刚正如陈尧咨、薛奎,机敏如晏殊,激进如韩亿,也都没有出面制止。

赵祯知道,不是这些老臣畏惧太后,是无法制止。

太后理亏,他们可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惧权势,哪怕贬黜外放也在所不惜;

但现在帝党纷纷扰扰,闹得一派污浊,双方同时理亏,仗义执言站不住脚了,只比权势,谁又能阻挡得了有着真宗遗诏“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又临朝称制十数载,威望深重的刘太后?

唯有默然。

没有收到回应的赵祯,几乎是下意识的,朝着后方的官员队列望去。

偌大的殿宇,其实看不了几排,只能瞧清楚前方的重臣要臣。

但实际上,赵祯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毕竟连宰执们都无能为力……

就在最绝望的一刻,他却看到那道最出众的绯袍身影抬起头来,迎着自己的视线,轻轻地点了点头。

官家放心,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