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元昊之母遇害事件》(第2/3页)

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攻宋之前,李元昊就已经弑母、杀妻、灭子了,跟这相比,后来那些睡儿媳,与宁令哥的相杀都属于小把戏,甚至年纪大了,心估计还软了些。

现在虽然不知具体情况,但李元昊在此事中必然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狄进稍加沉吟,缓缓开口:“等到明远回来,我恐怕也要动一动了!”

公孙策出使之际,机宜司同样安排了第一批人手,与曹玮留下的众亲卫接头,获得适合的身份后,潜入夏州境内,雷濬立刻请命:“狄直院若要出使西夏,我愿同往!”

狄进微微摇头:“不是去西夏,经此一事,党项李氏的狼子野心和狠戾强横暴露无遗,不会再有人提出诗书礼仪教化了,而李氏父子真正的依仗,不在河西,正在北方!我要做好北上使辽的准备!”

……

崇政殿内。

这次的气氛,比起上回压抑多了。

说实话,当西夏的消息传回,无论是二十多年太平所带来的和睦气象,还是国朝道德君子的一贯认知,都被这个发展狠狠的震惊住了。

刘娥的手段看似朴实,实则极为老辣。

也不兴师问罪,就派遣个使者去询问一番,如果西夏有了激烈反应,那就是做贼心虚,宋接下来就能师出有名,如果西夏真的忍了,把李元昊派过来,那就扣下当人质。

因为当年李德明请降时,真宗就是要求对方派来质子的,有此依据,便是名正言顺,不违先帝之治。

然而对方也够狠的。

为了破局,先死个妈!

李元昊的母亲死了,立刻丁母忧,一个服丧的人,总不能让他千里迢迢来宋吧?

而且这又涉及到了真宗的神操作。

当年真宗拒绝曹玮灭西夏的提议时,还有一点缘由,就是其父李继迁刚死,攻打丁忧的李德明,显得很不道德。

这话听上去很可笑,但如果本来就不想打仗,拿来当避战的借口,确实不错,能显示中原王朝的仁德与体恤,李德明当年十分感动,然后就拒绝了归还灵州、派遣质子……

结果现在同样架住了己方,李元昊死了母亲,你再逼迫对方来朝,岂不是有违先帝仁德?

短暂的压抑后,刘娥沉冷的声音从珠帘后传出:“有关卫慕氏遇害之事,诸位卿家,议一议吧!”

“太后……”

张士逊不愿兴兵戈,但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发展,正要说话,就听旁边的首相王曾轻轻咳了咳,抢先起身道:“西夏狼子野心,已无疑问,然此番应对,可见隐忍,我朝更不可冲动行事!”

王曾已经看出太后之意,这位居然是主战的。

从自身执政利益来看,一旦用兵,年轻气盛的赵祯肯定不适合主政,之前让太后还政的风波,将直接消弭。

从国家角度出发,之前无忧洞暴露出了禁军的弱势,太后担心久不动武,国朝死于安乐,将来辽军再度南侵,将无阻挡之力,若能拿西夏这个本就野心勃勃的边陲势力练一练兵,既不至于兴师动众,又能强大军力,亦是两全其美。

只不过哪怕出发点是好的,女子监国极为敏感,再有用兵之意,那马上就会与前唐武则天联系到一起,要知道武周一朝与外族交锋,虽然也有胜仗,但总体来说是吃了不少瘪的,疆土更是沦丧不少,这岂能联想?

所以刘娥绝不会主动提出用兵,但她会让朝堂逐渐接受一个不打不行的现实。

吕夷简同样看出了这点,官家早就有怒色,太后也有意动,王曾恰好反对,他可以发言了:“老臣以为,强辽在北,久占十六州,我朝无险可据,党项日强,又窃河西,今后必成西陲之大患,不得不防!”

“当依陈枢副之言,多设寨建堡,以兵据守,来日李氏侵犯,我方可坚壁清野,断绝贸易,死守堡寨,不让一粒米流出国境,不让一颗青白盐换得口粮!”

“我方死守一冬,则党项老弱便会饿死两成,若是死守三载,李氏父子就按压不住西夏境内,那些欲啖其血肉果腹的饥民,到那时,李元昊必然要入朝请罪,是抚是和,可尽由太后和官家决断!”

这番话语落下,刘娥若有所思,赵祯眼睛大亮,张士逊和鲁宗道则神色立变。

若是采用此法,李德明只要不想放弃自己的继承人,党项李氏必然趁着西北堡寨修好之前大举来攻,不依旧是要逼反对方么?

不过吕夷简说辞无可挑剔,全是防备之策,他们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反驳。

而夏竦慢了一步,不甘示弱,起身道:“老臣以为,我国朝与西夏的边境,居住着大量的番人部落,不宿城池,聚居野外,西北番人又重血缘门第,如明珠、灭藏、康奴等族,虽然生活在我朝境内,却向来心向党项李氏,恐为其带路,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