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小友能守信前来, 老夫甚是欢慰。”老大夫看到许黟真的带着人来,虽激动,却笑容慈蔼地朝着他们道, “小舍简陋,只有这粗茶接待,还请两位小友莫要嫌弃。”

老大夫口中说的粗茶,是他上山采的野山茶, 亲手炒制而成的秋茶。

许黟入座, 端着粗粝的茶碗,微微一闻, 眼里显出惊艳的神色。

这茶, 味香怡人, 比不上上好的春茶清香,但与市井货郎里挑担卖的散茶、与茶肆里便宜的碗茶相比,这浓淡相宜的茶汤, 在舌尖久久回甘。

“好茶。”许黟真挚道。

余秋林也抿了一口, 惊讶问道:“这茶……老大夫可是从哪里买来的?”

老大夫呵呵笑着,就说他自己炒制的。

余秋林夸奖:“好茶啊好茶,老大夫这制茶的手艺,可不比那些制茶师傅差。”

“羞煞我也,老夫不过是为了省些银钱罢了。”老大夫连连摆手,满脸惭愧。

他见许黟和余秋林对这制茶感兴趣, 起身去到屋里,翻找出来那本被他反复翻阅的书籍。

这书籍里记载着制茶之法, 老大夫道他当时也是尝试炒制, 没想到制成了。便是许黟他们想学,只要稍加尝试, 也能炒制出来。

听着老大夫所言,许黟立时皱了皱眉头,短短三言两语,里面藏了不少心酸。

他似乎随意地说道:“既然前辈都这般说了,那我等怕是要多叨唠几回。”

老大夫:“既来,我便教你们。”

一行人谈罢闲话,余秋林端正坐好,神色肃然,与老大夫谈起买卖跌打药膏的生意。

说起他擅长的事情,余秋林滔滔不绝,根本不需要许黟插嘴。

许黟看着余秋林胸有成算的模样。

他心情不错的起身,随意地来到小院外走动。

老大夫居住的小院,走几步便有一面清澈小湖,再往后则靠着座山,低矮的斜山坡朝阳,哪怕已是深秋,入眼却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仿佛将人置身在世外桃源中。

不过许黟知道,这里只是古时乡野里一处不起眼的地方。

何况蜀地不缺山水,想要找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多用些心思就能寻到。

许黟深深吸了一口来自大自然的清冽气息。

想着老大夫之前说的山中野山茶,他心思微动,顺着山道缓步上山。

山中清寒,许黟今日出门穿的是未加棉的衣裳,好在多穿了件斗篷,不至于手脚冰冷。

加上运动后,身体体温上来,就更加不冷了。

他爬山的速度快,不到半晌,就爬上这处低矮的半山腰。

等到山顶,往下俯瞰,依稀能看到老大夫坐落在山脚下的小院一角。

许黟也看到了老大夫所说的野山茶。

树冠有五六米多高,树干有两臂多宽,十分粗壮,树皮上面布满金黄色的老苔藓,是棵有几百年的古茶树。

许黟欣喜地走上前,看到分叉的枝梢上长着些青嫩的茶芽,微微吃惊。

一般来说,茶树会在初春和夏时萌发茶芽,待采收后制成春茶和秋茶。甚少有冬茶,便是冬日不适合茶芽的生长,而今日难得一见,便可见这处地理环境特殊。

许黟体察了一会儿,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到半山腰时,还觉得温度清寒,等到山顶,沐浴着阳光,这里的温度要比山脚和山中的高上几度。

许黟站离茶树倾泻撒落的光影,在日光下沐浴,顷刻,身体就暖洋洋的舒服起来。

他是临时起意,身上没带有装茶叶的竹篓,只摘了些许兜在斗篷里。

回去时,余秋林和老大夫已经商议好买卖。

他们看到许黟去了趟山,还摘回来一兜茶芽,皆是愣住。

“小友甚是雅趣。”老大夫慈和一笑。

他起身,拍了拍衣袍,朝着他们俩道,“择日不如撞日,今儿就教你们如何炒茶。”

听到老大夫要教他们炒茶,两人瞬间来了兴致。

许黟把兜在斗篷里的茶芽放到簸箕里,接着就把斗篷解下来。

在旁看着的余秋林顺手接过他的斗篷抱在怀中,目光灼灼地期待着。

“前辈,该如何做?”许黟看向老大夫。

老大夫递了个眼神,示意他们跟上来。灶房里,老大夫让许黟戴上襟脖,接着就要他挑拣茶芽。

这种活对许黟来说不难,他直接握住簸箕两端,像是抖药材一样地抖着簸箕,不一会儿,那些长得老的茶芽,就被抖到上面来。

许黟把茶芽挑好,老大夫已经指挥余秋林烧火。

“茶芽不能碰水,你去净手,再把茶芽倒进铁锅中,再不停地拿手翻动……”

“手法错了,对,这样翻才是对的。”

“不要停,你看着茶芽卷起来了,这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