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4页)

车把式的话,说得他脸颊耳朵都燥热红起来。

他羞愧地拿袖子捂脸,三十多岁的人了,坐一趟牛车,还被人给训,让他有点抬不起头。

可想到家里被虫子叮咬的是他的老母亲,只好腆下脸皮,请许黟上门问诊。

他也是病急乱投医,实在是老母亲因着那脓包,有些日子睡不好,人看着苍老不少。

许黟同意了,不过要先回一趟家。

他要换身衣服,还要把竹筐卸下来。

那人自然没有二话,将家里地址报给许黟,又报了自己的姓氏。

那人姓郑,他告诉许黟,被虫子叮咬不见好的是他的老母亲,今年五十有二了。

许黟在知道基本信息后,表示第二天会带着药箱上门。

一来二去,古朴的城墙出现在众人眼前。

盐亭县到了,牛车上的人陆续下车。

带着一根药的青壮急忙忙地往家去。他家住在城外的外沟村,离县城只有三里远,近得很。

全家人都靠他在金鹅山上的寺庙做工,每天挣十几文。今天他除了带钱回来,还带了一根奇怪的根茎,看得他娘子一头雾水。

“这是什么东西?”她纳闷地问青壮。

“娘子,这是许小郎给我的,说是用来治我腿上冲咬的伤。”青壮解释,一边夺过那根贯众,“这东西有毒嘞,你就别碰了,我知道怎么做。”

“有毒?那是用来吃的还是敷伤口的?”他娘子跟过来问。

看着他殷勤地从土缸里舀了一瓢水,拿平日里洗衣服的木盆,把根茎放到里面浸泡。

“要泡到明天换水呢。”青壮嘿嘿笑,拉住她的手,“娘子,我肚子饿了,家里有吃的吗?”

“中午煮的菜糊糊还有,我给你盛一碗。”

“好好,对了娘子,以后水要烧开才能喝。”青壮想到许黟的叮嘱,朝着灶房的方向喊。

“烧?哪来那么多的柴去烧水,烧水多不方便,缸里的水那么多,还不能给你喝了?”

他娘子端着一碗菜糊糊出来,不解地问。

青壮道:“是许小郎说的,说咱们腿上虫子咬的地方总是不见好,就是喝没烧过的水引起的。”

他娘子:“……”又是许小郎。

这个许小郎到底是谁呀!!就上次去做工回来,就时不时地提起这个人,说是能一个人打死一头野山猪,难不成还会治病。

她把疑惑问出来。

“对啊,许小郎是一名大夫。”

……

许黟到石井巷时,石井巷里下地干活的人们也扛着锄头回来了。

碰到许黟,都热忱地喊着“许小郎回来了呀”,面对这些叫不出名字,却一张张熟悉的脸,许黟一一地和他们寒暄几句。

“许小郎今日挖了这么多药草呀?”

“许小郎,可吃过晚食了?”

“许小郎,你制的那消食丸还有吗?我家里的吃完了,想找你买嘞。”

“……”

因着都是熟悉的人,石井巷里住的居民,向许黟买消食丸,都是按批发价的,一包只需要十文钱。

不过许黟也交代了,这个价只他们有,还不可以向外人提起。

要是被他知道有人传出去了,他就不卖给那个人。

他们一听说出去就不能买了,纷纷表示不会说的。后面知道西街的济世堂也卖这“陈氏消食丸”,而且价格贵一倍,就更加不敢说了。

生怕知道的人多,轮不到他们来买许小郎的消食丸。

两个要买消食丸的人跟着许黟回家,许黟请他们进院子,放下竹筐进到屋里面,拿出两包消食丸出来。

他淡淡对两位阿叔道:“一人一包,十文钱。”

“好说好说。”

两人爽快掏钱,又挤挤眼地小声问许黟,这消食丸不会涨价吧。

许黟今日去城外,就听到同行的人聊过消食丸了,知道消食丸已经在县城里传开。

见他们眼睛瞪得圆溜溜地看着他,也不意外,点头道:“不会涨价,你们什么时候要,都是这个价钱。”

两人欣喜,谢过许黟才离开。

他们走后,何娘子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插肉面过来了。

插肉面,顾名思义就是签子插着肉片,铺在面条上面,令其看起来像是堆着一层肉山。

这是盐亭县饭店里有名的一道面食,通常上面的肉片选用的是羊肉,罕见的还有牛肉。不过牛肉不易吃得到,只有大户人家才有机会品尝。

何娘子买的是寻常的猪后腿肉,煮熟切成薄片,再用珍贵的花椒和酱醋香油一起拌匀。

花椒价贵,若不是为了答谢许黟,何娘子也不舍得去香料铺里买那么点。

“好香,何娘子你做了什么好吃的?”许黟中午吃的干馒头配水,肚子早饿得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