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塌房修葺完毕,立刻看上去四壁一新,很是洁净。
随后便是砌炉灶,叶大富动用自己丰富的人脉关系从城外砖瓦窑便宜买了些青砖。
金哥儿和银哥儿两位哥哥帮着叶盏砌炉子,一个是寻常灶房的炉灶,另一个便有些奇怪了:圆形的大肚子,高挺的炉灶,下面有个添柴口。
根据叶盏的描述:“这个叫做烤炉。”
“倒在大食人食肆那里见过类似的。”金哥儿回忆起自己经过藩坊时看见过西域人烤馕时挖的馕坑,似乎和妹妹这个原理一样,只不过自家做的不在地下,在外面单独砌了个炉灶。
砌好了两个灶眼,已经很像样了。
只不过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打隔断。叶盏拿了十文钱买了两块竹板,惹得叶大富喟叹“在汴京城连竹板都要花钱买”,要是在叶家村他拿把砍刀出去就能拖回来一堆竹竿。
竹板将小小的塌房隔离成前店后工坊,后面是烹饪工具,前面则是小小的矮木柜充任柜台。
屋后有个矮窗,比踢脚线高不了多少,方便运输。这样每次打发好了牛乳,窗外寻个船夫就能拿走,一撑船蒿就能到叶二姐食肆那里,方便叶盏直接开始做菜。
家里人对这个工坊的设置没有任何异议,只是对店铺有点怀疑。
银哥儿不解:“你这塌房怎么开店?要走半截子桥才能到塌房里,这客流量多时不得摩肩擦踵?挤下去一个进河里怎么办?”
“再说水工坊里的牛乳制品不就能送到食肆那里去么?哪里还需要再开一个分店?”金哥儿跟着问。
家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腹内各个都是问题。
叶盏笑着解释:“以后店里推出牛乳菜之后,肯定周围店铺会渐渐兴起牛乳菜,但他们又不会做,当然要找我们叶二姐食肆进货,到时候我们岂不是又赚一笔?”
“可是,我们自家只此一家不好么?”玉姐儿想垄断,这些天跟着叶盏耳濡目染,她已经会了不少商业思维。
“对啊。”宓凤娘也不同意,“我们卖原料给旁人,哪里有卖成品给旁人贵?”
想也知道,叶盏卖一份奶油和卖一份奶油菜是两个价格。
“爹,娘,难道现在城里就没这玩意么?”叶盏笑笑。
汴京市面上也有乳糕、乳汤、乳酪这样的牛乳菜和甜点,而且本地大食波斯商人居住的藩坊也有酸奶油、奶饼这样的特产。
叶二姐食肆的牛乳才能够独一份全靠来自现代的商业嗅觉,还有建立在中西方多少年历史上的积淀,如果说想靠着这些就误以为自己能称霸大宋饮食界,那就太幼稚了。
如果牛乳菜走红汴京,那叶盏敢打保证,市面上不到两三天就有人能琢磨出同样的奶油、黄油做法。
“就像爹以前做的防风炉,现在不是已经烂大街了?”玉姐儿脑子快,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端倪。
叶盏赞同点点头:“当商家想跟风时,一种是从市面上订购,一种是自己想办法琢磨,只要市面上订购的价格不离谱,根据人的惰性都会选择直接订购。等再过一段时间再会有更下沉一级的商家会盯准这个生意,可这时候我们家已经成了招牌,他就算再仿造也无用。”
一番商业计划,让叶家人全体都心服口服。
“只不过……”
“只不过盏儿啊,你这计划得头头是道,怎么就那么笃定那个牛乳菜会成功呢?”叶大富到底还是指出了最关键点。
牛乳油腻腻又无味,很多人都吃不惯里面的膻味,甚至在滋补市场上远远没有羊乳更加深入人心。叶家人自然想象不出来牛乳菜如何能风靡市场。
叶盏笑:“正巧我要试菜,大家尝一尝便知道。”
玉姐儿欢呼一声:还有这等好事?!
先去市面上订购牛乳。
叶盏去了藩坊,寻了那长居此处已和汉人通婚的大食人,跟他们定制了一份牛乳。
那户人家往来大食和汴京做生意,家里已经颇为富裕,还特意在京郊建了庄子养了牛,听说牛的品种是特意培育出来的产奶牛。
听说叶盏每日要定制一桶牛乳,日后还要加购,便点头同意:“一桶一百文。”
“这么贵?”玉姐儿倒吸一口气。一百文足够五个人过一天了。
叶盏盘算下,盛放牛乳的木桶很大,算得上寻常老百姓挑水的木桶三倍,想想也算划算。便开口讨价还价:“八十文如何?”
那大食人想了又想。
他们家的牛乳固定产出,喝不完还要低价卖给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