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朝堂之中随着秦修文被钦定为詹事府少詹事,并且万历亲口答应了缓两年立太子,群臣和万历对峙了许久的国本之争,总算暂时告一段落了。
虽然这个结果并非文臣集团大获全胜,甚至可能牺牲了一个未来太子之师的位置,但是斗争之路前途漫漫,文臣最会迂回行事,更加知道在事情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一时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以申时行为首的文臣们暂且退了一步,没有继续在万历头上火上浇油,从和皇帝争斗,转嫁到和秦修文争斗,到底难度系数降低了许多了么!那就静观后效吧。
只是这场斗争中,损失最惨的还属许国,卫阳升到底还是没有保下,一贬三千里,直接去了海南琼州府,虽然还是知府,但是海南这等地方,所有官员避之唯恐不及,再加上岛上多瘴气,生活环境也和中原大陆完全不同,上任路上更是千里迢迢,搞不好就连琼州都到不了,就直接病死在路上了。
就算顺利到了琼州,卫阳升就是想要传递消息都千难万难,等传到许国手中,或许时局已经几多变换,可以说,卫阳升这枚棋子算是彻底废了。
提拔出一个知府并不容易,下面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了卫阳升,其他派系的势力自然就会马上伸手掠夺,再加上因为这件事惹恼了王锡爵,如今许国真是里外不是人。
而除了这件事,朝堂上一片风平浪静,没了国本之争的争执,其他政事那都是有流程有规范的,只要照本宣科去做就行了,再加上年关将至,大明的官员们也想过一个松快新年,忙着将各衙门的事情处理好,别到时候封印之后,还有杂事找上他们。
在其他官员有些松懈的时候,秦修文却一点都没有闲下来,卫辉府的信件不断传递到秦修文手上,告知秦修文目前的进度,就连季方和都几次往返于卫辉府和京城,忙的脚不沾地。
卫辉府自从经历过皇帝亲临巡视一事后,民间对秦修文的敬仰更加恍若天人一般,尤其是卫辉府的商人们,之前听到入京去参与投建修官道的商人说,秦大人在京城依旧风光无量,有些人还出于理智考虑有些许不信。
毕竟京城可不像是卫辉府这样的小地方,能人辈出就不说了,皇亲国戚、重臣名臣众多,秦大人再是厉害,到底年轻,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与这些人扳手腕?他们虽然相信秦修文的能力,但是也觉得那些人有些夸大其词了。
结果呢,从京城到卫辉府的新官道修好了,为啥从京城往卫辉府修,不往其他方向修,谁的功劳不明显吗?又过了短短时间,一年不到,人家秦大人就又升官啦,直接成京中四品大员了!
这可是和知府一个品级的大官了,而且还是鸿胪寺卿,九卿之一啊!这个新闻还没彻底在卫辉府掀起风浪,紧接着,就连皇帝都被秦大人拉着亲临卫辉府啦!
秦修文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卫辉府乡绅富商的认知,甚至有些人还懊悔,当时给秦大人送行的时候,这个银子实在是送少了!就是给秦大人送出自己的半副身家也不为过啊!
尤其是在万历和秦修文走后,嗅觉灵敏的人,马上发现了“吴氏纺织坊”的异常,本身“吴氏纺织坊”如今生产速度就极快了,从松江府过来的织娘都在带着卫辉府的女工做徒弟,有好几个心灵手巧的已经快出师了,“吴氏纺织”地方大,工人多,再加上吴氏那边的织机听说也是改良过的,速度比一般的织机快上许多,工人熟练、织机速度又快,就算“吴氏纺织”的订单多,但是也完全来得及生产。
可是最近,“吴氏纺织”那边居然晚上也有动工的动静,工人分为三班倒,不分白天黑夜的生产,一筐筐的棉花运到“吴氏纺织坊”,本地的棉花基本上都送到了他们那里,甚至还不够,从彰德府那边还订购了不少。
这是接到了多少的订单啊?
眼红!实在是眼红!
“吴氏纺织坊”如今管理严格,工薪开的也高,尤其是对目前上夜班的那批工人,更加给足了银子,大家恨不得忙一点,再忙一点,能赚更多才好。
只是到底人太多了,人多必定口杂,还是有风声慢慢透露了出去。
听说“吴氏纺织坊”那边每晚都有一大木箱一大木箱的布匹运往码头仓库;
听说“吴氏纺织坊”目前生产的布匹都还没有被人拉走;
听说“吴氏纺织坊”自家的仓库已经爆仓,再也塞不下更多的货物了;
听说“吴氏纺织坊”暂停接单,要等到过完年后才接单,目前的订单已经排满了,根本来不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