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5页)
秦修文知道孙主簿的意思,却还是摇了摇头:“商人最是会讨价还价,修建新码头之事我一力促成,费了多少心力,又给他们争取了多少有利条件,你也是知道的。现在银子都要喂到他们嘴边了,还要和我们拿乔,也是该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说白了,还是没把秦修文放在眼里,若是换了周知府下帖子,你看看谁敢不应?谁敢不交申请书?
不管选的上选不上,不管这里面是亏是赚,周知府的面子不给,那是不想在卫辉混了。
秦修文之前从事金融工作,和多少商人企业家打交道?他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地租不出去,因为所谓商人,就是见到利益之后就会一拥而上,一直到将利益蚕食殆尽为止。
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这,就是所有商人的本性!天生逐利,无可指摘。
只要给他们尝到了甜头,秦修文就不信这帮人还不会唯自己马首是瞻?至于马掌柜之流,既然在一开始就将他的面子踩在脚下,他也不介意将这几人杀鸡儆猴!
只有如此,下次其他人再接到他下的帖子时,才知道珍惜,才会上道!
至于那些没有被人租掉的几块地,其实也在秦修文的意料之中,本身他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棋。
可以这样说,这次的土地开发秦修文就有夹带私货的,一共圈了十二块土地,其中五块是他最开始说的客栈、食肆、酒楼、百货买卖街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做惯了的生意,也在周邦彦等人的认知范围之内的。
但是剩下的七块土地,其实划到的面积更大一些,地价保证金也更便宜,所要求的行业建筑是纺织织造、粮食加工、布匹加工等工业化用地。
在秦修文看来,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已然萌芽,却一直被官方以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所压制着,发挥不出实力,“士农工商”的思想深入人心,除了一些能左右朝廷决议、在某些领域举足轻重的大富商之外,其实大部分中下层的商人,就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职业。
卫辉有如此巨大的地理优势,完全不该是现如今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在被潞王府的修建搜刮以及水灾的肆虐后,这片土地更加贫瘠不堪,危若累卵,只要再稍有些风吹草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可以在瞬时间倾家荡产。
所以,当秦修文一想到开发码头之地后,接下来想到的就是兴建工厂。
而制造出来后产品后便要运输,自然是靠近一处水陆交汇、交通极为便利的地方更加得宜,工厂的选址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秦修文所圈出来的地上。
河南一带地处中原要塞,自古就是兵家是非之地,尤其是在元明政权交替之时,多少场战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等到明太祖朱元璋上台后,河南各地十室九空,许多州县人口都在千户以下,惨不忍睹!
为了恢复此地的民生,休养生息,大明朝也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将山西之地的多余人口都往河南迁徙,然后又推出了荒田开垦后永不征税等举措,才渐渐将这片荒芜的土地和人口给滋养起来。
如今从洪武年到万历年,已经历经了两百多年,人口和土地是恢复了,但是经济状况却一直落后。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极为适合耕种,如今最多种植的就是棉花、烟草和玉米。仅河南一省,耕地面积就有74万顷,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三!
就拿卫辉一地来说,多少人家种植棉花,家家户户以有一架织机为荣,丝织业和纺织业也兴盛起来,明明占得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和江南织造一比,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说锦缎刺绣布匹,人们第一想到的还是温柔富贵乡江南地区,又有多少人知道河南的?甚至很多河南地区最上等的织布原料都是被江南大商人收购的,供应松江、苏州等地,而江南地区则是将一些次等棉布返销河南。
这在秦修文看来是最典型的生产出现了区域分工,而河南地区作为原材料的最底层,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收到的是最微薄的利。
要改变此地人民的现状,光靠种地是种不出来的。
所以秦修文在圈地的时候早就已经想好,剩下的七块地,必须为工业用地,其他行业都要为此让道,就算一时之间没有人选,那也无妨,大不了先让前面选到地的人吃点甜头,后来者必然也就不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