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最高级的轻蔑是无视(第3/4页)

同时它还能为我们的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使得杨-米尔斯场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超越数学的语言更为自然地被描述。这有助于消除传统模型中的某些困难和矛盾。

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论述,首先请大家看这个方程:[ F(x)=int_{Omega} e^{ax}cdot cos(bx), dV ]。请注意这是一个能将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结合的重要公式。

其中,(Omega )表示超越几何学中的某个特定空间区域,( a )和( b )则是与超螺旋代数相关的参数……”

乔泽的声音在会议大厅内回荡。

虽然台下不少人脸上都现出愕然的神色,但跟上次的报告会比起来,纪律方面还是没得说的。

起码没人惊呼出声。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上次的报告会,大家都以为乔泽要讲论文中的存在性证明过程,但乔泽却上台后直接给出了通解。

这次虽然又抛出了一个全新的几何方向,但好歹没有脱离论文本身要讨论的问题范畴。

而且大家对于超越几何学的提出是有预见的。

到现场的管理学者,起码有一半以上的物理学家都是冲着乔泽发布在网络上那些几何题目来的。

所以当乔泽正式开始讲解他的证明过程之后,现场无数手机被抬起,开始拍摄投影在大屏幕PPT上的内容。

对于这些物理学家而言,这些的确都是未来可供研究的宝贵资料。

虽然现场答辩的过程肯定是有录像的。

但这次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报告会,理论上说这种博士论文答辩,学校完全有理由不提供给现场的学者们。

所以先拍下来才是最安全的。

当然也有人并没有这些动作。

比如坐在第三排的爱德华·威腾只是将笔记本摊在腿上,然后快速的将乔泽刚刚讲的公式记录了下来。他甚至没有带上同声传译耳机,因为他交流过那些数学符号,也知道那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坐在他身边的舒尔茨突然凑到他耳边说道:“这个公式看起来很有意思,你想到了吗?”

“所以你不打算做记录吗?”爱德华·威腾忍不住问道。

“嗯,你不是在记录吗?”

“好吧……”爱德华·威腾看了眼不远处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洛特·杜根,突然想换个座位。

……

“……由以上证明可知,在Aj跟Bj的相互作用下,保证耦合项导致发生拓扑相变,也就是说通过调节Sum_j跟xi,就会直接导致质量间隙产生相变,而且具体相变必然符合方程:V =sum_j (A_jB_j +ext{h.c.})。

以上是完整的证明思路。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李建高教授对我的人生指导,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在遇见他之后,才有可能正式完成的。”

乔泽最后一句话让李建高脸下意识的红了。

但实际上除了前排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将会下意识的看李建高一眼外,后排那些观礼的学者们并没太多人去关注乔泽这句话。尤其是一众物理学家们。

这是什么呀?

如果这篇论文是正确的,岂不是根据其给出的模型,能直接预言相关参数下的能级反应?

理论上说乔泽的这篇论文的确是通过一个另类的方式证明了质量间隙假设。

因为他并不仅仅是给出了夸克和胶子的质量来源,还顺带证明了在强力作用下,夸克跟胶子产生作用的完整模型。甚至给出了一种可能性,让物理学家们不但能间接测量其产生的质量,甚至还能主动调节其质量……

如果模型能在实验室被验证,可以想象的是,标准模型怕是又要改了……

观礼的学者们开始面面相觑,好在答辩会议室里的纪律还在可控范围内。

毕竟这次学校专门强调了,今天可是博士论文毕业答辩。

请大家务必遵守答辩纪律。

即便有交头接耳的声音,也已经把音量压到了最低。但那面面相觑时目光中的震惊跟惊喜是遮掩不住的。

只能说数学的推进果然是物理学向前进步的重要一环。

真的,现场的物理学家大概是最希望乔泽给出的模型是正确的。因为这可能涉及到五到十年后又或者更短时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归属。

好在很快,现场主持人便宣布进入答辩环节。

对于答辩委员会来说,其实这个环节只是走个过场。

选择的问题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而且没人刁难。

“嗯,请问乔泽博士,在你的论文中,对于论文第十三页中,D公式中的特定形式和参数的选择,是否有明确的数学理由?例如,为什么选择了某个特定的超越函数或超螺旋路径?这是否基于某些数学性质或实验观察的启示?”

“我注意委员会有学者认为你关于超越几何第二定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失效,其解是发散的。你是否考虑过这种观点?对于公式的适用性范围和一致性,有没有进一步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