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三朵雪花(二十二)(第2/4页)
吴庸谨慎道:“老臣惶恐。”
“你说我教训蛮横无理的梁王世子,乃是手段狠毒,既然如此,我想问问你,寒门之家,养育一名读书人,是否无比艰难?”
吴庸斟酌着了了的话,试图从中找出漏洞或是陷阱,在确认安全后,他继续谨慎回答:“回殿下,这是自然,虽说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然普通人家须拼尽全家之力,方可供养一位读书人。”
“世间至恨,莫过于断人财路,毁人前程,若一位读书人每逢大考,必定身体抱恙,于是族中认定他乃不幸之人,便改为供养他的兄弟。”
了了话没说完,顿了许久,直到殿内群臣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她才继续道:“该说这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吴庸后背沁出一身冷汗,他僵硬答道:“自然是天灾。”
“哦?”了了眯起眼睛,“那这样好了,若是有人心存妒忌,暗中陷害,便叫此人天打雷劈,断子绝孙,你说如何?”
吴庸青筋一跳:“老臣不明白殿下所言为何,这与我们今日所说有什么关系?”
“没有吗?”了了轻轻拍了下手,一名内侍迅速递上一沓纸,她抖了抖这沓纸,“可你的亲生兄长,他不是这么说的,我这里有他的证词,你要不要看看?”
皇帝奇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你说的这个读书人,是真实存在的?”
了了顺势将证词递给皇帝,语气冰冷:“吴庸,你可真是宽以待己严已律人,你兄长比你大五岁,自幼聪颖,十四岁便中了童生,吴家全族举力供之,你虽读书也不错,可到底年纪太小,族里也花不起钱再供你,于是你每逢兄长大考,便在他饭食里做手脚,害他在考场上发挥不利,从而取而代之。”
这是这位太子殿下第一次在早朝上说这样多的话,一字一句,理智清晰,不带任何嘲讽意味,却像是狠狠一巴掌甩在吴庸脸上,他冷汗涔涔,不明白这件事为何会被发现,世上知道此事之人只有自己!
“你一路高中,娶了名门贵女,借着岳家之势平步青云,可怜你的兄长,原本前途大好一片,最终却只能在村子里当个教书先生,一生碌碌无为,老来疾病缠身,还要谢你这个亲弟弟愿意给钱看病。”
吴庸否认:“殿下何出此言?老臣万万不会行此不仁不义之事,定然是有人陷害于臣!”
皇帝把那几张证词看了又看,咋舌:“吴庸啊吴庸,看不出来,你说太子下手狠毒,我看你可比太子狠毒多了!梁王世子顶多在床上躺几天,立马又能活蹦乱跳。而你,你这是偷走了你兄长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十年啊!”
了了说:“你何必狡辩,我也不会听你这片面之词。”
吴庸深知此事决不能流传出去,他心一横,大声道:“陛下与殿下冤枉老臣,可怜老臣一腔碧血丹心,竟遭君王如此辜负,既然如此,老臣愿一死以证清白!”
说着便往不远处的柱子撞去,旁边的大臣跟内侍七手八脚去拦,皇帝抖搂着手里的证词,摇头说:“不愧是亲兄弟,你兄长还真了解你,他说你为自证清白定会使苦肉计,横竖他妻儿已死,自己孤零零一人,便先自尽去了,还邀你早日与他团聚。”
吴庸脑门上鲜血四溅,皇帝这话一说,他没法再继续往下演,只得白眼一翻先晕过去再说。
皇帝把那证词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啧啧有声:“这样吧,未免诸位爱卿认为是太子伪造,朕这就让人传阅,你们都看看。”
那证词当然不是伪造,也确实是吴庸兄长亲手所写,只不过他写证词时,旁边有人提点而已。
吴庸当了几十年光风霁月的正人君子,幼时的事情便全忘了,这种事查并不好查,但只要往深了一扒,兄长数次大考都出事,最后得利的是谁,说这其中没做手脚,了了不信。
顽固派中,属这吴庸最爱跳,就算他真的什么都没干,了了也会让假的变成真的,毕竟吴庸说了,片面之词不可信,他若想辩解,只管辩解去,想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要苦恼于如何挽回崩塌的声誉了。
没人想到太子手中竟然有吴庸兄长的证词,她是什么时候拿到的?又是怎么拿到的?若真如话中所讲,那此事这般隐秘,太子用了什么手段查得如此详细?
若她查得清楚吴庸,那、那他们岂不是也?
为官数十载,谁没干过几件腌臜事,谁没点有愧于人的时候,这些错事有大有小,但真要翻出来,那么罪责是大是小,全在上位者手中。
杀鸡儆猴之后,群臣鸦雀无声,莫不敢言,他们尽数低着头,生怕被了了看见,认出来,可群臣想要息事宁人,了了却不答应,他们想挑衅她便挑衅她,想攻击她便攻击她,而后想以直臣的身份逼她吃了这个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