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4页)

列车员一愣,随时捂嘴一笑:“这孩子长得好看也就算了,嘴还这么甜,又不怕生。以后大有出息。”

杨秋瑾笑了笑,“承你吉言。”

小天星从满月以后,就被她带着到处跑,稍微大一点,她就教着小天星喊叔叔阿姨,跟人打招呼,大家伙儿也喜欢逗小天星玩,养成了这丫头胆子大,跟谁都能聊上两句的开朗性格,自然也就不认生。

为了节省伙食费,李秀娥跟吴淑莲都各自煮了吃食,李秀娥煮得是孩子们爱吃的茶叶蛋,几根玉米,还做了红糖馒头。

吴淑莲则烙得鸡蛋饼,包了一些饺子煮好放在饭盒里,另外拿了一些洗干净的黄瓜跟番茄。

有俩妈带的食物,一家人到饭点不用额外花钱买食物,又因为天气热,煮好的食物不耐放,为了不让食物坏掉,一天三顿,一家人都在座位上吃带来的食物。

傍晚,火车经过一处荒芜的戈壁滩。

原本这没什么好看的,外面就光秃秃的一片,除了零星的植物,全是沙石黄土,无边无际,看着就让人心生荒凉。

小天星好奇嘛,就趴在窗户一直看,忽然间,她伸出白嫩的小手指,对陈胜青大喊:“爸爸,快看。”

陈胜青和杨秋瑾一家人都被她的声音所吸引,纷纷望向窗外。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哨岗房屋,孤零零地坐落在天地之间。

在哨岗房屋前,站着一名穿着军绿色边防军装的战士,正面对着距离哨岗大约一百米左右的火车,像颗白杨树一样,站姿笔挺,神色肃穆地向移动的火车敬礼。

火车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震撼,所有人都望向窗外,不知道外面的战士在哨岗站了多久,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站在哨岗,向所有人敬礼,只知道在他们看到哨岗的时候,那位战士已经在向他们行礼。

从这片戈壁滩经过的火车不多,哨岗只有他一个人,人们不知道他怀着什么的心情,在看见火车之时,向着火车行礼。

但他日复一日的守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日复一日的向着火车行礼,不知道要有多么大的钢铁意志,才能每天不厌烦地做到这些事情。

一时间,整个车厢雅雀无声,静静地看着窗外敬礼的士兵。

而陈胜青在看见那位哨兵的第一时间,就跳下了卧铺床,站姿笔挺地站在车窗前,啪地抬起右手,向车窗外那为敬礼的哨兵回礼。

火车哐当哐当渐渐离去,车里车外的两个人,直到看不见对方,这才慢慢放下敬礼的右手。

陈胜青什么都没说。

但看到这一幕的陈天佑,内心的震惊和被军人们那种如戈壁滩上生长的白杨树一样,刚毅,艰苦耐力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低声呢喃:“原来,这才是课本里,真正的白杨树礼赞。”

白杨树礼赞,是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散文,主要歌颂西北那坚韧不屈的白杨树,如今编进了课本里。

陈天佑以前读到这篇课文之时,完全不理解,在边疆随处可见的白杨树,有什么可值得赞扬歌颂的。

现在才明白,茅盾赞扬歌颂的不是树,而是无数如白杨树一样,扎根在西北偏远边疆,为建设边疆,奋斗一生,却依然爱着这片广袤土地的边疆建设人。

他们如白杨树一样平凡,却做着并不平凡的事情,不被人知晓,不被人记住,他们燃烧着自己的青春,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不断奉献自己。

他们是那么的淳朴、坚强又善良,即便不被人知晓,也在默默做自己所认为的正确事情。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概括了边疆地区所有的军民,也概括了陈天佑的父亲、他的母亲,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成为一颗笔直高大的白杨树,为边疆努力奉献自己的大半生。

陈天佑看向不再年轻的父母,心中暗暗发誓,等他长大了,他也要像父母一样,努力成为一颗白杨树,为国家奉献,无论他的奉献有多么微不足道,无论有没有人记得他的奉献,他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问心无愧。

离开了边疆地区,火车一路哐当哐当向北行进。

小天星也从最开始坐火车的兴奋劲儿,到渐渐地对窗外的风景失去兴趣,想到处乱跑,又害怕被坏人抱走,只能缩在卧铺床上,一会儿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讲故事,一会儿又缠着哥哥玩石头剪刀布,一会儿又缠着奶奶外婆,让她们喂自己吃东西。

她是老小,嘴巴又甜,又会哄人,一家人都由着她,路途因为她,才没那么无聊。

快到首都地界时,陈胜青对杨秋瑾说:“我们坐火车之前,我给周司令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我们不日就会来首都,到时候会去拜访他。周司令很高兴,问了我具体到的地址,说会派人在火车站等我们,帮我们安排住宿,我们先住几天,再说租房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