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4页)
他自嘲一笑,“你知道我这人,曾经目下无人,自负至极,也正因为如此,轻信了他人,才落到今日的境地,全是我咎由自取,说到底,与你无干。”
伯都却摇头说道:“不,临远,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本应自负自傲。在我心中,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但正是因为你太过重情义,才会沦落至此。我这一生最钦佩的两个男人,一个是我与团儿的亲生父亲,另一人便是你,你若遇到圣明君主,便不会遭到小人攻讦与君主猜忌,是我一时疏忽害你至此,从今往后但你有所差遣,我沈连州必当竭尽全力,追随与你!”
伯都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谢瞻说道:“差遣不敢当,不过你来得正是时候,你可知如今我朝太子谋反被杀,陛下病重,命梁王继任东宫之位监国?”
其实早在几日之前,谢瞻便收到了陈慎从京城来的飞鸽传书。
昨夜周存也得知了消息,今日清晨,便匆匆遣吴准来寻谢瞻。
周存认为,短短一天之内太子谋反被杀,偏偏这个节骨眼隆德帝还病重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有蹊跷。
“不知你是否听过一桩陈年旧事,太子并非孝懿皇后亲子,而是婢女腹中所出,被抱养到了孝懿皇后膝下?”周存说道。
这桩旧事,已经有多年不曾被人提起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太子当真是婢女之子,那又如何,孝懿皇后养他到大,十岁册立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隆德帝身体欠佳,显然已是日薄西山,他何苦要谋反自掘坟墓?
且这么多年来隆德帝都始终没有再立新后,自太子被册立以来,隆德帝便在他身上倾洒了无数的心血,在暮年骤然废黜太子,朝堂之中必然要引起轩然大波。
周存不是良将,却是一个敏锐的政治老手。
在他眼中,隆德帝酷爱平衡之术,尤其是到了晚年,猜忌心日重,以至于重用蕃将与奸臣阉宦,引发宗张之祸。
其后他不但不知悔改,反而贬斥忠臣,抬举口蜜腹剑的黄皓,愈发变本加厉。
眼见太子羽翼丰满,而他日薄西山,便在太子与梁王之间也大搞平衡之术。
也许隆德帝本心不一定是欲要废太子,此举却致使梁王野心日益膨胀。
在周存的心目中,太子虽然也称不上什么明君,习了隆德帝一身的臭毛病,至少还算礼贤下士,谦和知礼,这个梁王简直丧心病狂,从前就是个纨绔王爷,不学无术,也就近两年才收敛性情做起了所谓的贤王。
让这种人为君父治理天下,恐怕不久后他周存也要成了亡国之臣。
周存担心朝中发生大事,是以才找谢瞻商议对策,以备不时之需。
陈慎曾在锦衣卫中任指挥佥事,后来他为了保护谢嘉妤娶了谢嘉妤为妻,隆德帝便逐渐疏远了他。
陈慎的师父锦衣卫指挥使纪镶爱才,他将陈慎调去南城兵马指挥使司,做了指挥副使看守城门,如此既远离了权利中心,也保下了陈慎的性命
作为曾经的锦衣卫,陈慎自然能知晓许多旁人不知的皇室秘辛,或许是觉察到了太子之薨的猫腻,陈慎得知消息之后便立即飞鸽传书告知了谢瞻。
太子已死,论长幼顺序,自然是梁王继承大统。
但论才干,梁王远远无法与豫王比肩。
这封信,谢瞻完全可以当做从未见过,继续过他在辽东的平静日子。
然而他的心中,却渐渐另有了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伯都闻言果然吃了一惊,良久方难以置信道:“太子名正言顺,岂会谋反?这梁王飞扬跋扈,庸碌无能,如何堪当大任?”
谢瞻淡淡道:“正是,所以,我要另行拥立新君继位。”
“豫王!”
伯都吃了一惊,下一刻,口中却不假思索脱出一个人的名字。
隆德帝四个尚在人世的儿子,太子已死,便只剩下了梁王、豫王,以及年幼尚未成年的楚王。
三年前的清水河之战导致榆林和谈破裂,谢瞻被充军流放辽东,秦王也彻底失宠,藩地由陕西被更换成河南,降为豫王。
豫王虽年纪轻轻,先前在榆林和谈之时却丝毫不怯场,面对突如其来的刺杀相当冷静与果断,伯都很是欣赏他。
而豫王当年既赞成和谈,且主导了和谈盟约,必定是心向西契,伯都自然愿意拥立他为新君。
谢瞻目露赞许之色。
看来伯都与他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