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2/4页)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因为时下很多读书人都有些看不起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的那些书,主流风气根本瞧不上工部的那些小职位。南济民北秋蕴钻研的都是如何治国!如何安民!如何传播自己的学术!而不是桥梁怎么建,堤坝怎么围,兵器怎么改良,山地上怎么种植……

自古以来,确实也有人擅“工”,但这样的人很少。

人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竞争就少!

如果宋钰这帮好友在“工”上展露出天赋,工部又确实需要一些干实事的人,他们不就能顺利留京了吗?而在京城里待上几年,攒些功劳,再外放时,心里也就有底气了,不至于去了地方上,因为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被架空,然后碌碌无为一辈子。

宋钰道:“但工部……他们需要的才能与我们日常所学的,很不一样。我们若是真想朝着工部使劲,怕是还得专门找这类的书看。所以我说现在就该准备起来了。”

想要擅工,靠着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

宋钰的未尽之言,大家都听懂了。距离明年的恩科还有大半年,恩科之后就是清风院选拔,他们若想凭着“擅工”而留京,这大半年都要使劲看书,才有可能成功。

大家顿时觉得宋钰此人果然是人品贵重。

因为宋钰本来不需要提醒他们。

说句现实的,工部的坑就那么多,他们这些人的年纪都比宋钰大,又都只差恩科就能考上了,他们肯定比宋钰先进清风院。如果他们都选了宋钰提出的捷径,那他们把工部的位置多占去一个,宋钰日后就少一个机会。但宋钰依然毫无保留地说了!

这才是真正的“益友”啊!

宋钰却不以为意地笑了:“严格来说,这点子也不是我想的,而是我去安信侯府交付稿子时,那位太夫人得知我把戏改好了,临时邀我去说话。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见到太夫人。”这番话八分真两分假。但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听着好似全都是真话。

宋钰并不觉得对眼前这群友人说了假话,心里会内疚。

因为他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他们。

宋钰道:“也是巧了,正与太夫人说戏时,下人传话说庄子上来人了。我当时心里还觉奇怪,毕竟是那样的大户人家,我又是外人,庄子上来人了,趁着丫鬟换茶时悄悄说给太夫人听,太夫人端茶送客再去见人,不更好吗?怎么这么咋咋呼呼的。”

“后来才知道原是太夫人非常重视庄子上的事,早就嘱咐了下人,一旦庄子上有人来,都要第一时间汇报。太夫人在庄子上设了一个技堂,专门研究怎么叫地里多出粮食等等。这次来人,就是因为那庄子上想出了人工孵鸡蛋的法子……太夫人非常高兴,当场问了寻到这法子的妇人的名字,还说要马上写折子给皇后,报给皇后听。”

宋钰说的这些,叫在场的读书人听来,都很稀奇。但稀奇中又有一份感动。

宋钰压低了声音:“太夫人是内宅妇人,都知道工的重要性,且手底下的人谁有本事,她都会一五一十报给皇后……当今乃圣明天子……”这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

是啊,太夫人作为女人都有胸襟去提拔庄子上的佃户,那皇上坐拥天下,如果他们真能在工部钻研出成果,难道皇上看不见?他们只要认真做事,肯定就能出头。

一时间,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激荡。

宋钰终于做完了铺垫,用一种仿佛藏着深意的语气说:“这两日,我心里一直都在思索这事。太夫人处事大气,我有心要把此事写下来,不知道众位意下如何。”

因为宋钰一贯表现得靠谱,所以众位读书人听到这话,第一反应不是他想写文章去攀附权贵。他这么做肯定藏着更深层的意思。还别说,真被大家琢磨出了一点。

太夫人治家有方,下人不敢欺上瞒下,她和佃户之间不存在障碍。佃户有功,太夫人直接就看见了,才能按照这份功劳赏到具体的那个人。但一个小小的侯府如何能和整个天下比?他们就算顺利进了工部,他们和皇上之间还隔着好多好多官员呢。

万一他们日后被上司贪功了,那怎么办?

他们今日为太夫人写下的诗词歌赋,说不得日后就能用来讽刺某位贪功的上司。

难道那些位高权重的大官还不如一位诰命夫人公正严明吗?

想明白这点后,大家纷纷接话:“是是是,人力能孵化鸡蛋,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得知这等喜事,当作文留念!”他们便招呼小二,叫他们拿些笔墨纸砚过来。

其实给客人提供笔墨纸砚那是右边那栋楼里的待遇,左边这边没有。但金胖讲究和气生财,何必得罪读书人呢,谁知道这里头会不会出个未来大官?笔墨纸砚对他来说又费不了几个钱。知道老板是个大气的,小二自然是笑着应下,很快拿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