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过上养老生活(第2/4页)
所以让百姓如何信任官府呢?他们交出了孩子,盼望着战后能团聚,日盼夜盼,到头来只有几两银子送回家,遇上黑心的官兵,送到手的抚恤金才几十个铜板。
“边关战士的确很多来自随州,他们几岁大就满山跑,身体素质比一般的男儿更好。”萧扶风说道。
聊完天,因为夜色不早了,常知州便让竹清与萧扶风早点歇息,明日再走一走闻县,如果闻县招生工作顺利,其他县自然不必多说。
常知州走后,两人都没有早早睡下,正躺在一起商量对策呢。
“第一个问题就是闻县开办书院的银钱从哪里来?从官府里拨款势必会有其他开支要缩减。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聚集起百姓,让他们信任书院。第三个问题就是……”一一列举之后,萧扶风拧眉,“比宜州还难办。”
“宜州虽然有个风流之城的名声,百姓们有偏见,但只要让他们看见官府的作为,还是可以轻易撬动他们心思的。随州,却不同。”竹清说道,宜州有银子,有钱能使鬼推磨,银子开道问题解决一半。
“或许我们应该先走访一下闻县,到百姓们的身边仔细听一听他们难处。”萧扶风提议,“有些事情,得深入人心才能解决。”
“好。”
*
“闻县一共有两个里,五个村子为一里,也就是十个村子。不过人数都不多,大部分都是两百人,那种五六百人甚至一千多人的大村子,那是没有的。”走在路上,常知州一边指一边说道,“瞧,那就是离城中最近的村子,黄梨村。”
他们三个只穿常服,没有村民看出来他们的身份,但还是有一个独眼的汉子拦住了他们,“你们到我们的黄梨村想干甚麽?”他眼里还有戒备,生人出入,总是要防备的。
“是这样的,我们想要高价收一些田地,所以来瞧瞧。”常知州找了一个借口,那独眼汉子点了点头,“哦,那个花篱笆那里,梨花婶子家有两亩水田,是好田,你们可以去问问,我带你们去。”
梨花婶子家不大,搭了一个爬瓜的架子,院子里养着鸡鸭,鸡鸭就在架子底下刨食,一个妇人在家门口缝补着衣物。
“大武,你带的人是?”梨花婶子抬头,视线落在三人身上,边说边起身。
大武解释了,“婶子,他们要买田地哩,你不是正好想要卖田?我就带他们来了,你莫怕,我在这儿等着,他们伤不了你的。”
“我家是有水田要卖,你们出价多少?”梨花婶子也不拖延,直接开口就问,听见报价,她摇摇头,“太少了,能不能多点?”
常知州又说道:“我们再去问问别家。”他带着竹清与萧扶风略走走就出了黄梨村,“两位大人,黄梨村算是大村子了,可村民们依旧需要卖田卖地全家去外边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在随州已经没有了出路,大多数人都抛弃祖地背井离乡。”
接下来她们还去了其他几个村子,入目皆是荒凉,有一些房屋甚至结了蜘蛛网,已经没有了人住。
竹清脸色凝重,“人口流失这般多,常知州可有上奏给陛下?”一般来说,知州是有权力限制百姓出入的,但很显然,常知州并没有这麽做。
“奏折似乎被人拦下了,下官屡次上奏,也没个结果,不得陛下的旨意。”这正是常知州带竹清与萧扶风去黄梨村的目的之一,希望通过她们两个让陛下知道,随州已经到了不得不休养生息的时候。
“既这样,随州暂时就不适合开办书院了,你别急,我写信告知陛下,延缓随州开办书院的时间。”竹清说,没想到这个下州情况竟然如此坏,但她也没有偏听偏信常知州的话,而是和萧扶风商议,私底下调查,如果属实,再告知陛下。
*
十日后。
竹清写信,萧扶风就在一旁与常知州聊天,大抵都是百姓们谋生的法子有多少,最后发现,背井离乡居然算是不错的办法了。
“像之前我们看见的那个梨花婶子,我认得她。她夫君是去年战死沙场的士兵,骸骨送回来时,当场便哭晕了。她守着一个儿子,日子艰难,怕下回征兵把她儿子征去了,所以想着离开随州。”常知州说,“随州百姓多女儿少儿子,小娘子们嫁去外地,渐渐的,随州出生的孩子就少了。”
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才导致了随州情况的恶化。几十年前的战役致使家家户户无男丁,如今又屡次征兵,百姓们宁愿舍弃家乡也要外迁。
常知州见竹清把信交给了马上的人,激动地说道:“下官替随州百姓多谢两位大人。”他弯腰鞠躬,再次抬头,竟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