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福祸依(第2/4页)

八福晋点头咬着牙说:“对,早先听惠妃娘娘说德妃就是个心眼多的,她的那些孩子心眼个个跟筛子一样,九丫头那是谋大事儿的人,做事向来滴水不漏,老四老六是她的兄弟,能差到哪儿去!最可恨的是这个老十四,爷对他也不差,他居然咬了咱们一口。”

八阿哥没说话。

八福晋气愤地说:“他那天送您回来,我就该让人把他乱棍打出去!大扫帚打出去真是便宜他了。”

“他送爷回来了?”

“他那是脸皮厚跟着回来的,保三爷那天压根没招呼他,是他自己屁颠屁颠地跟着来了。”

八阿哥站起来在八福晋跟前走来走去,跟八福晋说:“爷这次怕是悬了,极有可能做不成太子。”

“真的吗?”八福晋想了一下,跟八阿哥说:“既然如此,那就谁也别做!”

八阿哥没有说话,有的时候事情计划得很好,能不能成事那还是另一说呢。

他对八福晋说:“爷就盼着内务府的账赶紧查完,爷也要早点出去才行。希望这中间别弄出什么事端!”

然而有时候人怕什么来什么,前几年康熙自己培育了一种新的稻米,被称为“御稻米”或者是“御米”,康熙满心欢喜在京城周围推广,结果大获成功,相对于普通的稻米,这种稻子产量高味道还好,不是吹捧康熙,是吃过的都说味道好。

奈何北方没有南方气温高,在北方也仅仅是一年一熟,康熙盼着这种稻米到了南方一年两熟,就把推广工作交给了李煦。

某些时候康熙也有种盼着好事成双的心思,今年他六十大寿,推行的稻米在江南也能大获成功这让他在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

然而李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马上要收割了,这种稻子压根不是康熙盼望的高产模样,这次推广可谓是失败了!

这消息到了京城康熙大为光火,这要是在北方种着不行也就算了,明明北方都能种得好好的,南方怎么就不行了!

特别是南方苏州一带在李煦的要求下百姓们都种了,这临收割的时候发现稻穗居然是瘪的,下半年吃什么喝什么?

百姓们因此号啕大哭,官府也着急了,收皇粮国税和储藏粮食都是大事儿,这要是完不成怎么交代?

因此李煦的折子一封接着一封送到京城,把康熙气得把折子直接摔了!

折子里面说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样的话。

康熙气得大骂李煦后问左右近侍和一边的起居注官:“他是觉得朕没读过晏子使楚吗?”

这话左右哪敢回答。

康熙坐下后还是很生气,北方都推行成功,为什么南方不行?说什么橘生淮南淮北就是搪塞之言,难道北方的稻子在南方就长不大?

必定是李煦没有用心做事!转念一想,李煦这人也有可能是上心了的,是别的人没领会推广的苦心。

因此康熙就决定派人去看看,一是查看这稻米为什么没推广成功,二是查江南官员为什么不好好推广稻米,三是看看今年局部歉收会不会影响当地物价,看需不需要提前运送粮食赈灾。

这钦差人选康熙第一个想到了王掞。

王掞自从康熙九年步入朝堂,如今也是一个老官僚了,此人才华有,操守也有,但是最近因为天天嚷嚷着复立太子让康熙很烦,就想着此人刚正不阿,除了脑子轴之外没什么缺点,就让他去江南吧。

此时接近芒种,王掞不想在此时离开京中,因为要在此时选出太子,他内心盼着废太子能重新回来,因此心不甘情不愿的收拾东西南下。

他的第一站就是苏州,钦差王掞一行直扑苏州,户部的官员跟着一起去,看了稻米一眼就发现了问题:“这是种晚了!”

这稻米应该在三月份插秧,稻米的生长周期随着地域和品种略有变化,越是往北生长周期越长,越是向南,生长周期越短,这些需要推广的稻米明显是周期更长一些,就该提前插秧,这明显是种粮食的方法不对!

别说康熙了,就是王掞就觉得离谱:满城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会种地的吗?就算没有?百姓们没有说过吗?这些官员可曾听闻百姓们讲的实话呢?

于是耿直的王掞就想看看这江南官员是什么成色!

在王掞在江南各处检查的时候,芒种已经来到了眼前。

康熙自己在畅春园的农田里查看庄稼的时候,推举太子的折子已经堆满了一处小房间。

此时康熙手里捏着几根杂草,对跟着的弘阳说:“这些粮食每一棵都要看,朕就是从万千棵稻子中选育了健壮的稻子留种才有了御稻。”

弘阳点点头,和他一起检查,时不时地把野草拔了。祖孙两个从这头走到那头,出来的时候两脚都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