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人心换人心(第2/4页)

“不能来首都?”

叶烦:“首都没有私企,这就导致求稳的人只能去国营单位。效益好的国企一个临时工作都抢破头。效益不好的一个月二三十块钱不够租房吃饭。甬城是经济特区,平均每周都有一个新工厂诞生。这家老板不好去别家。最重要一点,老板欠钱不给,工人上告,一般情况下政府不会袒护,因为工厂太多护不过来不如一视同仁。如果去只有几个私企的地方,全县就指望着几家,闹出人命,政府为了经济税收也能帮着按下去。”

叶烦的同学问:“地方保护主义?”

叶烦点头:“所以我建议想外出打工就去经济特区。”

师妹问:“羊城不是比甬城好吗?”

叶烦:“太远。非南方人我建议去甬城。其次甬城我熟,人在那边丢了,我可以给省里打电话要人。”

请叶烦介绍工作的师弟惊呼:“早说啊!”

叶烦笑道:“这个关系要慎用。甬城地方领导我不熟,但私企和国营单位领导我熟。你家亲戚人踏实,不用很勤快,准时上下班,不偷奸耍滑,会被老板当自己人培养。现在国家包分配,中专毕业就能进国营单位,以至于每家私企都缺人才。”

师弟问:“师姐帮我问问需要多大年龄的,需要做什么?”

叶烦:“先给老家写一封信问问谁愿意出去,去了能干什么,不能干的话愿不愿意从学徒工学起。问清楚我年底过去进货帮你问问。届时你可以把人送过去再回来。”

师弟中午就写信,然后去邮局寄特快信。

叶烦出发前师弟收到信。叶烦到了南方跟常光荣换一下,常光荣带着魏假设去小商品城,叶烦带着耿致晔的前警卫员去甬城,张小明和于文桃的侄子留在杭城统计货物。

甬城情况跟叶烦说的一样,人才在国企,渔民又不爱进厂,私企为了跟国营单位抢订单又不敢偷工减料,以至于服装厂缺人,皮鞋厂也缺人。反倒是叶烦随口提的一句模具厂还没有私企。

可能国营模具厂待遇不错,模具师傅还没想过出来单干。

叶烦把男工交给皮鞋厂,女工交给服装厂。工厂老板同叶烦约法三章,人踏实肯干,他绝不吝啬,浑水摸鱼他不会给叶烦面子。

叶烦也是这样想的,回到首都就把此事告诉她师弟,同时给他两家工厂地址。

这个时节已是寒冬腊月,韩大伟忙了小半年身体快扛不住不敢硬撑,找张小明借一千块钱,加上他这些年存的钱,在张小芝音像店斜对面买一间店面。

早上卖早餐,收摊后家里收拾干净他再开门,不在乎赚多少钱,因为赚一块都是净赚。

韩大伟的店面开门三天,报纸上刊登政府令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和“官倒”行为。

除夕前,叶烦的人最后一次来叶烦家拿货,见着她就感叹幸好有一家店面办了营业执照,公园不能摆摊可以退守店里。

于文桃的侄女婿也就是于银杏的丈夫平时在公园摆摊,因为严打不敢出去,男人赚钱习惯了,现在家里三天急得嘴上起泡。

于小舅知道这事也挺心疼,就找几个儿子侄子借钱,打算在东城弄一家店面。

于文桃跟叶烦唠叨此事,叶烦道:“老婆在皇城西边,他去东边,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这边店面贵,买不起啊。”

叶烦:“去学校附近看看吧。不是商业街可能便宜点。”

于文桃:“买来卖饭?咱们周围的孩子都回家吃,就是吃早餐也是在家门口啊。中学生没钱买衣服,要是卖糖葫芦,又赚不了多少钱。”

“卖文具、玩具和工艺品。寒暑假去南方备货,平时需要去一趟就叫小舅或者他爹妈帮着看两天。过几年还可以把俩孩子接过来上中学。城里教育肯定比乡里好。”

于文桃道:“村大队有个电话,我打电话跟他说一声?”

叶烦点点头。

于文桃立刻给村里打电话。

小舅第二天就带女婿过去看店。店主问小舅买来干嘛,小舅说卖早餐。店主说生意不好。小舅就说试试呗。

店主的一个侄子试过,不如摆摊赚钱。店主想把房子卖了添一点钱去地段好的地方买两间,急于出手也没漫天要价。

可是这两年房子涨了一些,小舅的钱不够,就带着女婿去叶烦家借两千。

也幸好叶烦今年汉卡生意不错,年底算账,她贴钱给公司买的员工宿舍和店面都赚回来了。

叶烦把大头存起来,家里留了几千块,所以于小舅到叶烦家就拿到钱。担心钱被偷,于小舅直接开三蹦子载着房主过户。

过了年叶烦不需要南下,还是叫上常光荣、张小明和魏建设带着于银杏的丈夫走一趟。